求一个道家筑基的修持方法,详细的心法和口诀,谢谢

丹田气足,督任并行。防危虑险,依脉运行

大周天吐纳法口诀_周天吐纳内功心法大周天吐纳法口诀_周天吐纳内功心法


大周天吐纳法口诀_周天吐纳内功心法


周天循环,畅通身融。气归丹田,功成法明

当丹田之气充足之时,意运此气过督脉三关(尾间、夹脊、玉枕)入泥丸,顺任脉降中丹田,再降至下丹田。如此周天循环不已,脉路畅通。此时,全身精力充沛,目光炯炯,面色红润,气足神清,至此筑基功成。

筑基阶段,气通任督之时,须防危虑险。逐步打通督脉三关,不可心急烦燥,否则导致气血乱窜,走火出偏。这一阶段专炼混元丹田气,此气炼成不仅身强体健,可为人治病疗伤,而且可应用于武技之中。运气于胸腹可抗拳脚棍棒击打;运气至手掌测可开碑裂石。

以上道家内丹功,避免了一般玄虚之伦,理论通俗易懂。如果,你在秋夏两季子午二时修炼,则效验立杆见影

站立,双手抱胸前,气血从后上前下内刻运行,根据解剖学的导向。气血又麻又热又胀的意念运行。

首先要领会阴阳学说的内含,在内含中找修持,在外研中找方法。

正确的呼吸吐纳方法

正确的呼吸吐纳方法

正确的呼吸吐纳方法是什么?正确的呼吸方式不仅仅可以获取更多氧气让身体更加健康,也有主语心肺功能的提高。另外还会影响你的美。那么,正确的呼吸吐纳方法是什么呢?

正确的呼吸吐纳方法1

呼吸吐纳的要领

不论是学太极拳、瑜伽或,师父都会教你呼吸吐纳,那么,你练的呼吸吐纳方法到底正不正确?吐纳是有要领的,吐纳并不等于我们平常的呼吸,肚纳即“吐故纳新”,不但要吐出浊气,还要纳进清气。

目前的气功界,练习呼吸吐纳的方式五花八门,有自然呼吸法、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等等,腹式呼吸还分吸气凸腹的顺呼吸,以及吸气凹腹的逆呼吸。练习呼吸吐纳的主要用意在于“气到丹田”,吸气时因为能量进入丹田,小腹自然就会凸出,这才是正确的呼吸吐纳方法。

采用胸式呼吸时气并没有进人丹田,而逆呼吸法初练时会感觉比较快、比较强,这是丹田前后阴阳穴道电能相接所产生的效应,算是一种走捷径的, 但未能达到“气壮丹田”的目的,无法建构强固的丹田气。因此,炼气

还是要遵循正统。

练习呼吸吐纳时-般的师父都会教我们“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因为要把空气中的元阳带人丹田,练功初期不容易找到行气的路径,所以我们在任脉上先设点,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这眼、鼻、心、丹田就是点,因为“观”要用心,经常用心依照顺序去观这四个点,久而久之便在任脉上串成一条线, 变成“气”习惯通行的一条道路。

科学家也发现,长期练习呼吸吐纳的人,在身体前面中线处会形成一条“ 兴奋带”,它会形成一条由上而下通往丹田的“气路”,这个兴奋带的电位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皮肤,其原因是这条通路上经常有气通过,附近的细胞不断充电的缘故。而且,由于我们重复使用同一种神经回路,其中的细胞就会建立更多、更强的联系。

换句话说,炼气初期,气并不认得通往丹田的道路,因此要以心带着气往下走。炼气初期,心不能走太快,以免气跟不上,等到气熟悉路径之后,速度就可以逐渐加快,一直练到 “心息相依”的程度之后,以平常的速度呼吸,不必再经由心的带领,气都会循着路径直接进人丹田。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心是生命存在的焦点,心是后天识神,后天管后天,所以心能够主宰后大气。以道家的观点,心为阴神,阴能吸阳,因此心可以引进后天气之中的元阳进入人体。

“达嘴西来 字无,全凭心意练功夫",有一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要特别说明,这里的“心”不是指“循环血液的器”,而是指一个“可以任意游动的能团”。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心停在身体的任何一处,甚至可以将心停在体外,龙门派就有-一 个需将心守在身前两三尺之处;人形容-一个人心系所爱,有句俗话说“心跟人家跑了”,所以显得魂不守舍。

心属火,凡是心专注之处,都是火力所到之处。我们可以做个实验:你收束心神,专注手掌心,过不了一会儿,手掌心就会发红、发热、发麻甚至跳跃,这就是心到火到的`缘故,炼气初期的基本原理,即在用心驱动、役使能量。

心火还分文火、武火两种,《 金仙证论》说:“ 微缓谓之文火,紧重谓之武火。”武火的火力强,文火的火力弱,用武火聚气称为“武练",用文火温养称为“文烹”。《乐育堂语录》说:“火候文武,只有意无意之分焉耳。”用心专守则火气很强;若有若无的意守火气则较温和,炼气必须依照需要调整火候,“用意太紧则火燥,用意太缓则火寒”,不能有丝毫错。

基本上,炼气化精时用心,用心即武火;炼精化然时用意,用意即文火。认真分析起来,用心才有火,用意根本没有火,用意时作的是磁电能量,易言之,武火为火,文火非火,只是在守窍时,在调息当中有时候还会吸取些许火气进入身体。

正确的呼吸吐纳方法2

深呼吸即腹式呼吸。从运动的角度讲,就是吸气时鼓起肚子,呼气时充分将腹部排空;从气功的角度讲,在运气作深呼吸时,首先要尽量放松全身的肌肉,平心静气的呼吸,然后再伸屈双手,尽放肺腑深深地用鼻吸气,直至不能再吸入空气为止。再将吸入的空气运降至丹田,闭气调息约数秒钟,才由丹田处运作,经肺、气管、喉头吐放出来。在吸入空气又将之运降丹田气海时,闭气调息的时间初时约为三至四秒,日后则慢慢练习增加至八秒左右。

须则空气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园、湖边、田野皆可,室内可以打开窗户。时间可以在子、午、卯、酉四正时。

练功之时,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松,以立气血流通。姿势不限,行、立、坐、卧均可。

行,咳缓步徐行,神态自若,安然行气。

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相叠,放在脐下。

坐,盘坐,双手相叠,放在肚脐,或掐诀。亦可平坐凳上,手扶两膝。

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脐上。或者侧身卧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肚脐,与手相反。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然后做功

正确的呼吸吐纳方法3

呼吸吐纳”这个词其实是含有重复意思的,对于练功的人来说,直接说“吐纳法”比较准确,吐纳是一种特殊的呼吸方法,通过气来排除我们体内的毒素,具有解除疲劳、清新头脑、调整经络、调整五偏颇等作用,每天吐纳5分钟,胜过长跑半小时。每天坚持吐纳的人,在精气神方面和体质方面都会增益良多。

吐纳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外呼吸是指在肺内进行的外界空气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也称肺呼息。

吐纳就是吐故纳新,是一种特殊的养生呼吸方式,它可以促进体内的浊气排出,吸入大自然中的清气,促进真气流动。

这种特殊呼吸方式同时需要提肛缩【阴】 带动胸腹肌运动,可以对内起到作用。真正可以快速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及精气神

吐纳方法

如是站著练,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如果坐著练,上身应坐直不靠背椅),两手掌重叠置於丹田,两眼可微闭,先做六次「吐」,再做三次「纳」,每次「吐」或「纳」之后,随著就要做九次调息,就是九次深呼吸,使呼吸恢复平顺之后,再做第二次吐(或纳),我称一次吐(纳)加上九次调息,算作一个单元。换言之,「吐」要做六个单元,「纳」只做三个单元。

一 . 先做「吐」的单元:用口把肚子里的浊气徐徐的尽量吐净尽,腰已呈微曲,用力吐至不能再吐时,屏息(憋气停止呼吸)意念导气走小周天,小周天每一循环约 1-2秒,屏息的时间愈久愈好,我现在「吐」的屏息时间已延至做30-40次的小周天,如不惯于做小周天,以默数读秒也可。

在屏息的时候,似乎感觉到丹田与命门已贴紧,腹部成真空,这时会感到腰背发热,满口生津担屏息时不要吞口水,等到调息时再吞下去)。

在屏息到憋不住气的时候,才开始做调息,先吸半口气,再做九次深呼吸。在呼气时意念导引走膻中、丹田、会阴、到下面的涌泉穴,此时腹部会凹起。鼻孔吸气时,同时意念导引(气)仍由足下的涌泉穴向上经会阴(这时要提肛)、命门、百会,完成一个大周天,如此「吐」一次,再深呼吸九次,(同时导引气走九次大周天),就做完了一个「吐」的单元,要连续做六个单元。

二 . 再做「纳」的单元:用鼻孔尽量吸气,胸腔的气已吸满,到不能再吸的时候,立即屏息,同时意念导引走小周天,在「纳」时的憋气,我运气小周天,目前已增加到可以是 70~80个小周天,比「吐」时做小周天约多一倍的时间。据黄冠球、王静修大医师两位师兄说:因为「纳」的时候吸的的氧气多,所以可以撑的时间较久,确有道理。

做「纳」在屏息到憋不住气的时候,先吐半口气,再做九次调息,方算「纳」的一个单元,要连续做三个单元。「纳」的调息动作,与做「吐」的调息一样,不再重述。

呼吸和吐纳相反,呼吸指的是内气,呼吸时吸气向上,呼气向下,吐纳指的是吸入外部的空气,吐纳时吸气向下,呼气向上,因为肺在下部,鼻在上部。

我练吐在纳气时,头可后仰,两肩向上耸,两脚尖可微垫,好像上体欲飞状。我领略到此一窍门,受用不尽。

以上是我练吐纳功的心得,相信有些动作不一定正确,还要请各位多多指教。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围练功,有两位先生问我是不是在做腹部呼吸?是否为科学内功?我说是练吐纳功,由於吐纳不仅强化呼吸气官,又因调息时连带使腹腔内器官都在运动,亦强化肠胃的功能,怪不得人家问我是否在做腹部呼吸。

吐纳不过是健身气功的初步,很多,传授时,因人而异,只要学到一招就终生受用不尽。因此,吐纳功带给我健康受用不尽。吐纳功真奇妙,有益健康,特抛砖引玉,提供一得之愚,愿有福之人同登龙门从吐纳练起,都能达到性命双修,羽化登真的境界。

吐纳不过是的初步,很多,传授时,因人而异,只要学到一招就终生受用不尽。因此,吐纳功带给我健康受用不尽。吐纳功真奇妙,有益健康,特抛砖引玉,提供一得之愚,愿有福之人同登龙门从吐纳练起,都能达到性命双修,羽化登真的境界。

一套完整的吐纳法口诀

嘻嘘呵呼呬(si)吹(fu)

的养生有很多种方法,但是有一种吐纳法。只要每天念念六字秘诀就可以轻松治病。“嘻嘘呵呼呬(si)吹(fu)”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的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庄子·刻意》篇中说:“吹(fu)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fu)、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fu),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fu)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有没有躺着练的内功吐纳法

本功系吸收古代多种“导引术”之精华,并与“内丹攻”相结合而提炼出来的一套炼丹,又名“床上十段锦”。由于它具有“动静相念”、“练养相兼”、“刚柔相济”和“重点突破”的优点,有却病延年的实效,故又称“却病延年二十字诀”。我在少年时体弱多病,人多以为我必将夭折,但练此攻后,竟不到一年而诸病消失,从我个人数十年来气功教学的经验看,一般体虚人,若能认真而坚持锻炼“床上十段练丹功”当可在一年内转弱为强。 “床上十段练丹功”共包括吐浊、纳清、通经、达络、宽胸、顺气、强筋、壮骨、晃海、归根等十段攻法。兹将其目的和具体练法分别介绍如下: (一)“吐浊”: 目的在于排出浊邪以消除致病因素,并为下步“纳清”壮补元阳的打下基础,其法是早上醒后或晚上睡前,就床上取仰卧式,两手作抱球状置于小腹上约六寸许,闭目冥心,面带笑容,使形神两松,同时使舌自然轻触上腭(一般所云,舌抵上腭,则流于“执著”而不利于气机运行),然后进行吐纳,行此吐纳功时,以“先吐后吸,吐多吸少,吐凹纳凸,吐念吸静”、“口吐鼻吸”为准则,即先吐一口气,然后吸气,凡六次。吐时两手向内收紧,头略朝前,小腹凹进,同时按“六字诀”的字音进行默念(次默念“唏”[应为嘘,应认为是错印。蓬蒿人注]字,第二次默念“呵”字,第三次默念“呼”字,第四次默念“呬”字,第五次默念“吹”字,第六次默念“嘻”字),以排除腑浊气(此名泻法)。每次吐浊至无可再吐时,则稍停,乃行吸气,吸时小腹随之凸起,头正归位,不念字音,如此行“吐浊”法六次毕,稍事休息,乃续行第二段“纳清”。 (二)“纳清”:目的在于吸纳清气以培补元气,壮肾阳并为下步“通经”(行“小周天”)打下基础。当段功练完,稍事休息后,即接着练此段。姿势同上,惟此时当着重凝神气穴;在进行吐纳时,则以“先吐后纳,纳多吐少,吐凸纳凹,吸念吐静”、“口吐鼻吸”为准则,即先平直其身,吐气一口,然后吸气,凡六次。吐时不默念字音,为时亦较吸气为短;吸气时,胸腹部均略朝上,使身体成拱型,还须将吸气时间延长,使吸气较多,同时分次默想上述六字以加强腑和丹田的真气(此名补法)如此行“纳清”六次毕,稍事休息,续行第三段“通经”。 (三)“通经”:本段目的在于打通通畅任督,消除积滞。并为下步“达络”打下基础,当第二段练完后,丹田之气已较充足,乃可藉吐气时少腹凹进之机,配合用意,使丹田之真气转向“命门”,并沿督脉而上至“玉枕穴”“泥丸宫”。待真气在“泥丸宫”盘旋数周后,复随吸气时少腹凸起之机,让盘旋于“泥丸宫”之真气循任脉而下归丹田。如此循任脉一上一下的真气运行,俗称“小周天”。在生理、病理上都将起到极为良好的作用。凡练功至此佳境后,必有热气循督脉上行和凉气循任脉的舒适感觉,甚至整个背部发热发汗,此乃生理上的良好变化。也是锻炼此功的法取得效应的验证。按“小周天”的功有多种,但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则本法见效较快。个别人竟有不旬日而“小周天”通者,盖本功的“通经”法是在丹田之气充足后进行的。它具有通的良好基础,不会发生因气不足中途停滞或“不进则退”的弊端。(按真气循督上升时,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亦如血压计的水银柱,没有足够的水银是打不上去的,勉强打上去,亦会掉下来的)。又关于“小周天”的通达,有真有,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常有暂务当辨明,如在行攻时,单凭加强“内观”、“有想”的意识运用,也可于短期内有真气上行的感觉。但仅是一种“幻象”。这种称为“意通小周天”的方法,虽有“幻象”产生,但不能说小周天已经真的通了。这在生理和病理上,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至于单靠呼吸导引以推动“小周天”的办法为,称为息通“小周天”。但力量微弱,也不能持久,不能保常,在生理和病理上的作用都不大。本功的“通经”法,不但是有较为充足的物质(元气)基础,也同时结合了意识和呼吸的运用(《风火经》称“意”为“火”,呼吸为“风”,“风”、“火”同用,则可能大大发挥“通”的作用),故能迅速打通任督,而确切取得“小周天”的效益,此段功凡六次后,可稍事休息,续行续行第四段“达络”。 (四)“达络”本是一种“大周天”,目的在于使整体都能取得效益,对患有局部疼痛特别是伴有末梢麻木的病人,如瘫痪病、风湿病等为有效,作为针灸推拿医生,如能熟练掌握此法将真气随时运至指端为人治病,将大大提高其疗效,其法是如前仰卧,先将两臂放置于身旁,次将将手指、脚趾弯曲,然后闭目瞑心,凝神气穴,待小腹有“动机”时(说明阳气已发动)乃行“吐纳”吐气,当按“意气相随”原则并乘小腹后凹之机,使丹田之气窜至“命门”,继而分两路前进,上行一路至“大椎”时,再分为左右两路,循手三阳经而至十指之端,下行一路,则从“命门”分为左右两路并循足三阳经而至十趾之端。此时切忌真气外放外泄,致伤元气,在此过程中,手指脚趾则自然放开,其快慢和所需时间,当与吸气的时间和快慢密切配合,呼毕,稍停,及行吸气。吸气时,也按“意气相随”原则并乘小腹凸起之机,使手指之气。循手三阴经而总汇于“膻中”,并循任脉而回归于小腹丹田,脚趾之气则同时循足三阴经上行而回归于小腹丹田,在手脚之气回归丹田过程中,手指脚趾均当同时自然屈曲,其快慢和所需时间,当与吸气的时间和快慢密切配合,如此行吐纳十余次后,当可感手指、脚趾发热发胀,或指与指间,趾与趾间有气串走,或相互吸引,及此“达络”已见效益的明证,即可稍事休息,续行第五段“宽胸”。 (五)“宽胸”:目的在于条达胸部气机,并籍以加强心肺生理功能。其法是盘足坐定后,闭目瞑心,面带笑容将两手掌合拢置于胸前(于膻中穴处),待心定气调后,乃行吐纳法。吐时两手固定不动,但将头随之向前方低下,使鼻碰食指之端。吐气毕,稍停,乃行吸气。吸时头抬起,继而向一侧扭转,并随之将两手齐向相反一侧,并使气沉丹田。吸气毕,稍停,再呼气,呼气,呼气时,两手恢复正位,头亦随之向前低下,使鼻与次指相碰,如此反复施行吐纳六次后,可略事休息,续行第六段“顺气”。 (六)“顺气”:目的在于清除肝胆郁滞,并籍以加强脾胃功能而助消化,其方法是如前坐定,但将两手则改作抱球状置于腹前(略当脐上“中脘处一线),待心静气调后,乃行吐纳法。吐时将两手掌转向腹皮,小腹凹进,头随之前倾(较第五段的前倾幅度要大)。吸气时,头略向后仰,并向一侧扭转,并随之将两手尽力伸向相反侧,小腹则随之自然凸起。吸毕,稍停,吐气,吐气时将两手恢复为抱球状的原位,头亦同时恢复成正位,小腹则自然凹进,如此反复施行吐纳六次后,可略事休息,续行第七段“强筋”。 (七)“强筋”:此段的目的在于加强肘臂韧带功能,使两臂能更有力地进行运动,保持青春活力,其方法是如前坐定后,握固,将两臂举起,使拳与头顶相平,成笔架状(山字形),不动。待心定气调后,乃行吐纳。吐时,两手略伸向前,头身也随之略向前倾,同时小腹自然凹进。吐气毕,稍停、乃行吸气,吸气时,将两手指用力抓紧并收回,恢复成笔架状;头身也随之升起并稍向后仰。在“闭气”状态下,快速摇动肩胛三次(要求筋骨作响),及复如前吐气、吸气。如此一吐一纳,凡六次而止,稍事休息,乃续行第八段“壮骨”。 (八)“壮骨”:此段的目的有二:一是运动脊椎,防止骨质增生和椎体老化;二是为了加强肾功能,以抗御衰老。其方法是,伸直两腿坐定,先行吐气。吐气时,将两手掌心向下而平直地尽力伸向前方,(年轻者,能渐次摸到足趾。年老病人则当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千万不可好胜而勉强行事),少腹随之自然凹进。吐气毕,保持俯位稍停,乃行吸气。吸气时,两手举起使手掌托天,同时,将头身势略向后仰,小腹随之自然凸起。吸气毕,稍停,复如前吐气、吸气。如此吐纳六次后。可稍事休息,续行第九段“晃海”。 (九)“晃海”:出段目的在于缓和前段的紧张状态,从而使散布全身的真气,转向丹田集中,沸腾的血流,转向平静,以利于第十段的顺利完成。其法是:将两腿收回,改为盘坐,两手置于小腹,待心定气调后,可即配合极慢的摇晃动作进行吐纳,即先正身吐气一口,吐毕,稍停,乃作圆圈式摇晃。摇晃时吸气,恢复正位时吐气。共摇晃12圈,逢单数则左下右上,遇双数则右下左上。,摇晃幅度愈大愈好,摇晃速度愈慢愈佳。但初练是时不可勉强,当循序渐进,如此一吐一吸,十二次毕,可稍事休息,续行第十段“归根”。 (十)“归根”这段本是“内丹功”中的一个重要主成部分,移用于“床上十段锦”的目的是:将前述诸段所练得的成果(丹书上称作“圣胎”)归于丹田,使得所养而日趋壮大,生命活动力也就加强了,长寿也就有保证了。其法保持盘坐姿势,渐次放慢口鼻呼吸,以渐入气息绵绵,似闭非闭,似有似无的“胎息”状态。同时,当进一步地将各种杂念排除净尽,而只留下一点是有是无的轻微“存想”,觉四周转入丹田之真气呈螺旋状而不断深入,终至于不知所之,至此境界,全身舒泰,生气昂然,即可收功起床。

五字诀气功口诀

嘘、呵、嘶、吹、呼。五字诀气功作用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是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五字诀气功口诀主要体现在嘘、呵、嘶、吹、呼五字。

道家吐纳呼吸法初学入门方法

真正的道家吐纳呼吸法1

呼吸动作

逆腹式呼吸(吸气时收腹,吐气时小腹鼓起),吸气时提肛收阴,同时收腹向前上方送出胯部。吐气时小腹鼓起同时开档泛臀(向上轻轻翘臀),吸气要深吐气要长,吸和呼用时一致,即吸多少呼多少,气息绵绵不断,呼吸和动作完全保持致。

习练十几分钟做到320次吐纳。吐纳完毕收功三次结束。

力度掌握

视练功情况和练功者身体状况而定,一般前期用文火吐纳(力度小,且大部分朋友的身体情况太了),待身体逐渐恢复健康后,想练功亦或者养生,由学员自行选择,文火武火吐纳,选择一种持续学习。一般要根据体质的异和练功阶段制定不同的练习。

季节不同、地域不同、时辰不同也有所变化。具体细节要在学习过程中。由专业的教练把控指导。

意金导入

练功前期:意守关元,即呼和吸时意念想着关无穴的地方(肚脐下四指)

练功中期:吸气时,意守长强,长强穴得气,清气沿督脉上升,气冲百会;呼气时,气沿任脉下降,气沉会阴,一吸一呼一周天,即循小周天。

练功后期:循大周天,这里不详述。

注意事项

1、佳练功时间:早上起床空腹,排起大,喝杯温水后吐纳

(睡懒觉等于封杀阳气)

2、饭后一个小时方可练习

3、安全、通风的地方练习,防止冷风直接吹到身体,避风如避剑;(忌讳空调,常温佳,适应环境,道法自然)

4、练习结束半小时内尽量不;

5、练习结束半小时后方可饮食寒凉和冲凉;

6、狂风、暴雨、打雷时勿加意念;

7、练习结束三到五分钟后方可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