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味通经散 26味通经散的作用与功效
关于26味通经散,26味通经散的作用与功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小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6味通经散 26味通经散的作用与功效
26味通经散 26味通经散的作用与功效
1、(2)茴香(即茴香子),又名小茴香,草茴香。
2、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
3、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合用均可。
4、茴香的嫩叶可做饺子馅,但很少用于调味。
5、茴香子主要用于卤、煮的禽畜菜肴或豆类、花生、豆制品等。
6、目录 1 拼音 2 《医学心悟》卷三:通经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古今医鉴》卷十一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竹林女科》卷一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4.6 附注 5 《女科证治约旨》卷二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医方类聚》卷二一○引《医林方》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眼科锦囊》卷四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本事》卷十 8.1 方名 8.2 通经丸的别名 8.3 组成 8.4 功效 8.5 主治 8.6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8.7 制备方法 8.8 通经丸的临床应用 8.9 各家论述 8.10 附注 9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10 年氏《集验良方》卷五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宋氏女科》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准绳·类方》卷三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制备方法 12.5 用 13 《回春》卷六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医统》卷八十四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济生》卷六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5.6 附注 16 《增辑验方新编》卷九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通经丸 1 拼音 tōng jīng wán2 《医学心悟》卷三:通经丸2.1 处方当归尾 赤芍 生地黄 川芎 牛膝 五灵脂各30克 红花 桃仁各15克 香附60克 琥珀22克2.2 制法用苏木屑60克,以酒煎,和砂糖熬化为丸,如梧桐子大。
7、2.3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
8、治妇人经水先断,以后周身浮肿者。
9、2.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每服9克,酒下。
10、血寒,加肉桂9克。
11、2.5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3 《古今医鉴》卷十一 3.1 方名通经丸3.2 组成归尾1两,桃仁(去皮尖)1两,大黄(煨)1两,丹皮1两,干漆(炒烟尽)1两,肉桂1两,三棱5钱,莪术(醋炒)1两,牛膝1两,麝香8分。
12、3.3 主治经闭不通及血块疼痛。
13、3.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丸,米汤送下。
14、3.5 制备方法上为末,皂角5钱,芫花2钱,水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5、4 《竹林女科》卷一 4.1 方名通经丸4.2 组成三棱(醋炒)、莪术(醋炒)、当归(酒洗)、川芎、赤芍、芫花、穿山甲(炒)、刘寄奴。
16、4.3 主治室女月经初来,不知保养,误饮冷水或用冷水洗衣、洗手,血见冷而凝,以致经闭,面色青黄,遍身浮肿。
17、4.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4.5 制备方法粳米糊为丸。
18、4.6 附注《女科秘要》本方用三棱、莪术各五钱,川归、川芎、赤芍各一两,穿山甲六钱,芫花四钱,刘寄奴三钱。
19、5 《女科证治约旨》卷二 5.1 方名通经丸5.2 组成桂心、川乌、桃仁、当归、附子、干姜、川椒、大黄、青皮各等分。
20、5.3 主治蓄血,月水不调,疼痛,或成血瘕。
21、5.4 通经丸的用法用量淡醋汤送下;温酒亦得。
22、5.5 制备方法上为末,准1两,以4钱用米醋熬成膏,和余末6钱为丸。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