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带口令的 MP3格式的~给老爸锻炼用~394922268@qq万分感谢~~~~~~~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十四)转体撇身捶、撇身捶

奉送那么多太极口令,祝你健康!选我的为!到邮箱查收!

3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吴阿敏3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3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吴阿敏3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3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吴阿敏3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柔力球 飞龙二套 ( 阳光年华)口令.mp3 (2.88M)、五行健身.mp3 (13.64M)、太极柔力球口令套.mp3 (4.21M)、太极柔力球第三套口令.mp3 (3.63M)、太极柔力球第二套口令.mp3 (3.99M)、健身气功五禽戏口令.mp3 (12.62M)、太极莲花扇 口令.mp3 (3.42M)、柔力球“第五套”口令.mp3 (3.86M)、套柔力球规定套路口令.mp3 (4.10M)、第五套柔力球规定套路口令.mp3 (3.47M)、第三套柔力球规定套路口令.mp3 (3.50M)、第四套柔力球规定套路口令.mp3 (3.87M)、第二套柔力球规定套路口令.mp3 (3.75M)、83式新架一路口令.mp3 (12.75M)、陈式太极单刀音乐口令 男声.mp3 (1.25M)、七十四式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音乐口令.mp3 (12.67M)、七十四式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音乐口令 (1).mp3 ((三十一)十字手10.24M)、陈式36式简化太极拳口令音乐.mp3 (3.63M)、32式太极剑男1.mp3 (4.82M)、16式太极拳口令.mp3 (3.82M)、杨式85式太极拳音乐口令版.mp3 (16.02M)、武当太极剑(讲解口令).mp3 (10.36M)、48式太极拳分解版(李德印).mp3 (20.42M)、42式太极拳教学.mp3 (8.22M)、42式太极拳分解(李德印)版.mp3 (10.89M)、42式太极剑分解版(李德印).mp3 (10.62M)、32式太极拳口诀版(李德印版口令).mp3 (8.88M)、32式太极拳分解口令.mp3 (8.56M)、32式太极剑详解版(李德印).mp3 (13.74M)、32式太极剑口诀版(李德印版口令.mp3 (8.73M)、32式太极剑简解版(李德印).mp3 (6.47M)、24式太极拳详解版(李德印).mp3 (22.19M)、24式太极拳简解版(李德印).mp3 (7.13M)、40式杨式太极拳口令 李德印2.mp3 (5.50M)、武当太极剑(京剧).mp3 (3.61M)、88式太极拳(李德印口令).mp3 (12.73M)、48式太极拳(李德印口令)5.mp3 (7.64M)、56式杨氏太极剑口令李德印.mp3 (5.00M)、48式太极拳(李德印口令).mp3 (8.14M)、42式太极拳(李德印口令).mp3 (5.64M)、42式太极剑(李德印口令).mp3 (3.89M)、32式太极拳(李德印版口令).mp3 (5.21M)、24式太极拳(李德印口令).mp3 (5.33M)、32式太极剑(李德印口令).mp3 (3.51M)、40式太极拳(李德印口令).mp3 (5.52M)、32式太极拳(李德印版口令).mp3 (5.21M)、24式太极拳(李德印口令).mp3 (5.33M)、32式太极剑(李德印口令).mp3

32式太极剑的好处及训练方法

5、集体练习

练习 太极拳 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现在练习太极剑的人群也开始增加,在一些大型节目表演上都会有关于太极拳、太极剑的表演项目。那么练习32式太极剑的好处有哪些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九)右云手(3)

32式太极剑的好处

一:练习32式太极剑强身健体

首先,练32式太极剑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练习太极剑时,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了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另外,练32式太极剑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在中枢神经活动支配下发生的,就太极剑动作的组成来说,它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因此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是一种用来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 方法 。

在全身各部分骨骼肌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及向右心室充盈的必要的静脉压力。呼吸运动同样也能加速静脉的回流。

例如,吸气时胸廓的容积增大,内部的负压增高,结果上下腔静脉的压力减低,静脉回流加速。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改善体内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使神经紧张度增高,各器官组织的供血、供氧充分,物质代谢也得到改善。

还有,练太极剑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很突出。以脊柱为例,练剑时要求“含肠松腰拔背”,“腰脊为主宰”等,这说明练太极剑与腰部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经常练习太极剑,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作用。

此外,经常练太极剑对脂类、蛋白类以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影响是良好的。

对血内胆固醇含量下降,血中白蛋白含量增加,对动脉硬化的症状大大减轻起着很好作用。 由于神经系统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机能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运动、分泌、吸收的紊乱)。通过练习太极剑及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的作用,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因此可以促进消化作用,预防便秘。

不管是三十二太极剑,还是二十四式太极剑,它们都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亲和的 健身运动 。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加强了心血管与呼吸的功能,能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所以从医学的观点来看,它是一种很好的保健和医疗方法。

二:练习32式太极剑修身养性

中医学认为情志活动是以腑为功能基础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人有五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又认为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悲、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人体情志的变化异常能导致气机逆乱,从而造成腑功能失调和伤。

太极前曾被人称之为“知觉运动”,其原因在于其锻练是与人意念感觉分不开的。练习太极剑时,要求人用意念控制人体的动作和内外运转,排除杂念,求得虚静。

据研究,在练太极时,人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处于兴奋状态,其他区则处于相对抑制状态,使人在练习时把一切烦杂思絮抛在脑后,全神贯注于运动中,故而在练习后不但能使人神清气爽、精力充沛,而且长期锻炼更能让人心胸开阔、情志健康。

32式太极剑的训练

一、初级阶段

在初级阶段要求做到剑法清楚,动作正确,动作基本连贯。

1、剑法清楚动作正确

演练太极剑,首先要明白各种剑法的特点、要求和动作要领,以及剑法之间的区别。初练时,要根据动作名称来练习。

2、动作基本连贯

要做到动作基本连贯,就需要掌握每次剑法之间的衔接动作。

二、提高阶段

提高阶段要求:剑法准确、动作协调;松沉自然、劲力顺达;速度适宜、节奏明显;连绵不断、潇洒飘逸;虽无对手,胜对强敌;各家风采、风格突出。

1、剑法准确、动作协调

剑法动作比较复杂,对人体的协调性要求很高,协调是美的基础,也是提高劲力的基础,怎样才能作到协调呢?

①全身放松:全身放松,以便于协调;

②以腰为轴:以腰为轴,通过腰的转动带动身体的 其它 部位就容易协调;

③剑指配台:演练太极剑时,要求明白剑提的作用、动作路线,剑指与剑一开一合、配合默契、自然协调;

④虚实分时:演练太极剑时,还要求注意心的变化,上步时,开始重心先不变,先虚步上步,然后重心才慢慢变换到下一个动作,重心的变换与定式动作同时到位,要求协调。演练时感到不协调、发力不顺达,就要检查上下肢动作配合是否合适;腰的转动与四肢的动作是否配合:剑法的规格与动作的线路对不对;加速度的时机是不是得当等。

2、松沉自然、劲力顺达

要求松腰沉跨、动作沉稳;剑法的劲力准确、协调;力从腰出,贯至臂腕。

3、速度适宜、节奏明显

开始时速度不宜过快,主要弄清动作路线,注意姿势的正确性,以后待动作熟练后可加快速度,同时注意太极剑的节奏,这种节奏就是太极剑动作的刚柔相济、忽高忽低;劲力的轻重缓急、有大有小;速度的快慢相间所表现出的一种韵律。演练武当太极剑时尤其要注意快慢相间,演练竞赛套路时可先按照相应音乐掌握速度。

4、连绵不断、潇洒飘逸

在初级阶段要求动作基本连贯,在提高阶段则要求连绵不断、潇洒飘逸。这就需要精心研究每个动作之间的衔接,其要领是用好腰劲,注意启承开合的微小动作。

5、虽无对手、胜对强敌

太极剑是 武术 器械类的一种,是百兵之君,有极强的攻防含义,所以,每个动作所用的剑法的技击作用是什么?都要搞清楚、深研究,平时虽然是单人演练,但要有强烈的攻防意思。

6、各家风采、风格突出

各式太极剑有各自的风格、特点,每个人也有自己的风格;演练时要把握住各式的特点,发扬自己的风格,演练竞赛套路时要注意动作规格要求,尽量舒展大方。

三、初练太极剑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1、剑法区分不开

剑法不对,有些剑法区分不开,要注意以下容易混淆的剑法:点剑与劈剑;拦剑与扫剑;撩剑与扫剑;刺剑与捧剑。

2、身体上下起伏

演练太极剑与太极拳一样,身体不能上下起伏,更不能站直练。年纪大的人可以资式高些,但步型要符合要求。

3、剑不走立圆

演练太极剑时,挂剑和撩剑应贴身走立圆,很多人未做到。其原因是对剑法动作走的路线不清楚,或转腰不够。

4、剑指用法不清楚

初学太极剑的人,剑指不知道放在哪里,走的路线不对,其原因是对剑指的作用和走的路线不清楚,剑提一般用于催劲、领劲或与剑一开一合协调相配。

四、手眼身法步

1、手型、剑指

1)剑指的正确姿势

①中食指伸直并拢,向手背方向翘曲。

②母指压在无名指和小指的指甲上,撑圆。

①领劲例:平带、拦剑、云剑等。

②催劲例:上刺、平带等。

2、手法

①一般从右胯经左胯至头上左侧前。

②护于手腕催劲。

①定式眼看前方或看剑尖、剑指。

②动作变化时随身体转动要做到精神贯注、势动神随、神态自然。

4、身型

虚领顶劲——头部:上顶颏收、不可僵挺、不可偏歪、不可摇晃,颈部,肌肉放松、不可紧张、不可前伸、不可歪斜。

沉肩附肘——肩部:保持松沉,不可耸肩,不可外张,不可内扣。肘部,自然下附,不可僵直,不可外翻,不可扬起。

5、身法

同太极拳,要端正自然,不偏不倚,舒展大方,旋转松活,不忽起忽落,动作要以腰为轴,带动上下,完整贯串。

6、步型

有并步、弓步、虚步、仆步、丁步、歇步、步、平行步、叉步等。

7、步法

同太极拳,有上步、退步、撤步、盖步、插步、跳步、行步、摆步、扣步、辗步等,转换进退虚实分明,轻灵稳健,前进时,脚跟先着地,后退时,前脚掌先着地,不可重滞突然,重心移动平稳、均匀,清楚,两脚距离和跨度要适当,脚掌和脚跟碾转要合度,膝部要松活自然,不可僵挺。这就像在学习一些类似于郑多燕减肥舞一样,对一些歩法的要求。

32式太极剑的好处相关 文章 :

1. 练李德印32式太极剑的好处

2. 李德印32式太极剑养生作用

3. 32式太极剑容易发生的剑法问16.左撇身捶17.穿拳下势题

4. 老年人打太极剑的好处

5. 32式太极剑的动作名称

6. 怎样练习32式太极剑的招式动作

48式太极拳分解教学及其拳法特点

2)剑指的作用

太极拳 不仅是一种武功,同时也是一种养生运动,一种老少皆宜的运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48式太极拳分解教学。欢迎阅读!

48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48式太极拳,是以传统杨式太极拳为基础的,结合 其它 流派的一些套路,删去了比较复杂的动作,保留一些基本动作,比较适合初学者学习。

其动作圆活连贯均衡全面。普及推广太极拳套路。 <简化太极拳>创编普及推广之后,群众要求提高,此套拳正是为满足这一要求,于1979年由体委运动司组织专家编写的。

它在锻炼要领上与《简化太极拳》相一致,都体现了太极拳轻松柔和,圆和自然,连绵不断的运动特点,体现了心静体松,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基本要求。

相比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比较难一点,所以学习48式太极拳还是需要一定的太极拳基础的。

48式太极拳的拳法特点

1、内容充实

48个姿势动作包括3种手型、9种步型、4种腿法以及多种多样的手法、步法。这些动作既体现了太极拳的主要特点,又减少了传统套路中存在的动作重复。

2、动作圆活

拳势动作不仅采用了杨式太极拳的立圆转换,且多次运用吴式、孙式等传统套路的平圆手法;在步法上,以稳定轻灵为基础,吸取了武式、孙式等流派的撤步、跟步练法,增加了步法的灵活性;在姿势造型上,舒展大方,气势完整,既体现了 武术 特点,又有很好的艺术造型。

3、均衡全面

在编排上照顾到了锻炼的全面性,动作左右匀称。一些典型动作,如单鞭、云手、搬拦捶等,在左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称的右式,克服了偏一侧的现象。从两腿负荷上看,弓步、虚步、仆步、步等左右次数基本平衡。

学习48式太极拳,动作需要规范,同样也依赖基本功的练习。

起势

1.白鹤亮翅2.左搂膝拗步

3.左单鞭4.左琵琶势

5.捋挤势(三)6.左搬拦捶

7.左掤捋挤按

第(二十)右左穿梭二段

8.斜身靠9.肘不过,打太极是否要配乐还需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讲,初学者刚开始学“架势”,动作很难和音乐配合起来,因此可以先不用音乐。练习一两年后就需要音乐配合,打到三四年的时候就可以随心所欲,无需音乐也能做到平心静气,集中注意力。另外,还要视环境而定。现在城市里,很难找到特别安静的地方,因此配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闹中取静”的作用,帮助练习者静心。底捶

10.倒卷肱(四)11.转身推掌(四)

12.右琵琶势13.搂膝栽捶

第三段

14.白蛇吐信(二)15.拍脚伏虎(二)

18.撑掌(二)19.右单鞭

第四段

20.右云手(三)21.右左分鬃

22.高探马23.右蹬脚

24.双峰贯耳25.左蹬脚

26.掩手撩拳27.海底针

28.闪通背

第五段

29.右左分脚30.搂膝拗步(二)

31.上步擒打32.如封似闭

33.左云手(三)34.右撇身捶

35.左右穿梭36.退步穿掌

第六段

37.虚步压掌38.托掌

39.马步靠40.转身大捋

41.撩掌下势42.上步七星

43.跨虎44.转身摆莲

45.弯弓射虎46.右搬拦捶

47.右掤捋挤按48.十字手

收势

4、编排合理

整个拳套分六段,段重点动作是捋挤式,第二段重点动作是转身推掌,第三段重点动作是拍脚伏虎,第四段重点动作是左右蹬脚,第五段重点动作是左右穿梭,第六段是整个拳套的,重点是转身大捋、转身摆莲两个旋转性动作。

5、易于开展

拳套在内容上、风格上都力求与“简化太极拳”衔接适应。“简化太极拳”的全部动作,都被48式直接采用或稍作变化后采用,如果学会“简化太极拳”,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学习48式太极拳。

48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相关 文章 :

1. 练习48式太极拳的作用

2. 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3. 健身视频教程

5. 练习四十八式太极拳的功效

6. 32式太极拳的分解教学

有谁知道三十二式太极拳名称?告诉小弟一声,谢了!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

上面两位弄错了,第17式应为左分脚。

(二十)右左穿梭

正确的应该是:

预备势

(一)起 势

(二)右揽雀尾

1、学习积极性不高,怕苦怕累。(三)左单鞭

(四)左琵琶势

(六)如封似闭

(七)搂膝拗步(2)

第二段

(八)右单鞭

(十)野马分鬃(2)

(十一)海底针

(十二)闪通臂

(十三)右揽雀尾

第三段

(十四)转身撇身捶

(十六)右拍脚

(十七)左分脚

(十八)右蹬脚

(十九)进步栽捶

(二十一)肘底捶

第四段

(二十二)倒卷肱(3)

(二十四)金鸡

(二十五)左下势

(二十六)上步七星

(二十七)退步跨虎

(二十九)弯弓射虎

(三十)左揽雀尾

(三十二)收 势

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吸收陈式的发力,吴式的下式,孙氏的进步斑斓捶。

三十二式

(一)起势

(二)右揽雀尾

(三)左单鞭

(四)左琵琶势

(六)如封似闭

(七)搂膝拗步

(八)右单鞭

(九)右云手

(十)野马分鬃

(十一)海底针

(十二)闪通臂

(十三)右揽雀尾

(十六)右拍脚

(十七)右拍脚

(十八)右蹬脚

(十九)进步栽捶

(二十一)肘底捶

(二十二)倒卷肱

(二十四)金鸡

(二十五)左下势

(二十六)上步七星

(二十七)退步跨虎

(二十九)弯弓射虎

(三十)左揽雀尾

(三十二)收势

正宗吴式太极拳

三十二式分为四段,分别为:

(一)起势

(二)右揽雀尾

(三)左单鞭

(四)左琵琶势

(六)如封似闭

(七)搂膝拗步

第二段

(八)右单鞭

(九)右云手

(十)野马分鬃

(十一)海底针

(十二)闪通臂

(十三)右揽雀尾

第三段

(十六)右拍脚

(十七)右拍脚

(十八)右蹬脚

(十九)进步栽捶

(二十一)肘底捶

第四段

(二十二)倒卷肱

(二十四)金鸡

(二十五)左下势

(二十六)上步七星

(二十七)退步跨虎

(二十九)弯弓射虎

(三十)左揽雀尾

(三十二)收势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分解动作及要领——二十、闪通臂

3、个人练习

1、提手收脚: 上体右转并恢复正直;右手上提,指尖朝前,掌心向左;左手屈臂收举,指尖贴近右腕(五)进步搬拦捶内侧;左脚收至右小腿内侧;眼看前方。

(十五)捋挤势

2、上步翻掌: 上体再稍右转;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脚跟着地,两脚宽度约10厘米(本式是顺弓步,步子不可过宽);两手开始翻掌分开,两臂内旋,左手前推,右手上举;眼看前方。

3、弓步推掌: 重心前移,左脚踏实,左腿屈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左手推至体前,与鼻尖对齐;右手撑于头侧上方,掌心斜向上,两手前后分展;眼看左手。

练习要点及规格要领:

1、前手与前腿要上下相对。上体也不可过分扭转。

2、两手一推一撑,要做得协调开展。左手应体现出向前推按的意念;右手应体现出上撑并微微向后引拉的意念。

太极拳的好处及其动作分解教程

即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根据完成基本动作的要求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重复练习法,是掌握和巩固动作技能、技术的条件,也是保证和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的主要方法,是太极拳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学手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早晨或者晚上去公园打上几套太极拳,随着打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太极拳的好处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那么打太极拳有哪些好处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三)右下势

简述太极拳的好处

一、 从精神锻炼方面来说,有利精神健康

由于太极拳采用意识和运动相结合的锻炼方法,打太极拳时,要求精神贯注,“意守丹田”,不存有杂念,即要“心静用意”,在意识的支配下,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了大脑其它思绪的干扰,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人体就能很快地消除疲劳。

二、从内锻炼方面来说,促进新陈代谢

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即所谓“气沉丹田”,要求呼吸“深、长、细、缓、匀、柔”,保持“腹实胸宽”,由于呼吸运动促进了血液回圈,畅通气血,促进了新陈代谢,对肝、胃肠也起到了自我“ ”的作用,长期练拳者,呼吸频率会减少,扩大了肺活量。

三、从身体锻炼方面来说,增强全身体质

打太极拳是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同时协调地运动,一动则全身俱动,而且是螺旋式的弧形动作,缠绕绞转,加强了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畅通经络,使肌肉、关节、骨质的韧性增强,身体各部得到有效锻炼。特别是推手术,推荡往来,于攻守进退之中,肌肉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转换能力增强,能提高面板的反应能力,使之感觉灵敏。

四、从眼睛锻炼方面来说,有利恢复视力

练太极拳时,动势时眼随手转,停势时眼向前平视,延展及远,练习日久,一转眼则周身俱动,使眼神经获得有规律的锻炼,对保护、健全、恢复视力有良好作用。

五、从技击方面来说,能够防身自卫

太极拳本来就是一门武功,集各门派拳术精华,是以柔克刚,讲解应注意以下几点:四两拔千斤,技击性很高。

太极拳教程

意念足而力莫发

太极讲究的就是用意念去带动全身,不是用力来带动全身。打太级的时候,要柔,用心和脑结合起来,下发指令给身体,用意念的力量让气行走,从而带动身体的运动。

双腿求虚实结合

太极的特点就是阴阳,虚实结合。对于双腿的力道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练太级的时候,一腿用力时,另一腿就得虚,即左腿用力则为实,而此时右腿就为虚。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体现太极。切忌,不能双腿都实而踩力。

打太极的时候,注意要把气往自己的小腹部位走,而不是指人体的外器那里。当身体下沉,涵胸然后松腰,这样气就集于小腹部了,这个时候,再起,运动,气往肺部走,上升的整个过程,就是顺气血的过程。

轻落双足妨震动

太极还有一个讲究,就是在运动过程中,落脚的时候,不管是哪一只脚,落下来的时候,都要轻落,不能大力,否则全破坏阴阳之势,让身体得到震动后,导致练太级时候的前功尽弃,因为太极讲究柔静。

上亦动则下相随

太极讲究一个律,也就是上若动的时候,下则跟着就要动,上下要结合起来,才算是一整套的动作。足动,腰动,手动,头动,眼神跟着动,这样,一气呵成。

内外结合互制约

太极讲究的就是内外相结合,对于太极来讲,要以内部的神就是指意念来带动身体的运动,然后再以身体的运动而达到养神的功效。所以,神即内,体即外,两者相结合起来,就完全达到了双修的功效。

沉肩坠肘若轻力

当双肩竖直的时候,根本不能用来练习,因此,太极的就是臂要伸展,肘要外开。当肩下沉提起的时候,稍用力,就会有气往上。肘也是一样的道理,前后运动,稍用力,则为内劲,带动身体运动。

胸前含及背拔出

我们在看太极的时候,都发现,打太极的人,都是含胸拔背,什么意思,就是指胸不能往前挺,而背则是呈弓状,这样,才会在挺胸时,提气,弓背,则气贴于背,才能达到太极的终级作用。

在看打太极的时候,发现他们软绵绵的,这就是绵绵不断者,即天行健,自强不息的道理。所以,打太极的时候,就要讲究,绵柔而不断,否则一断就会息,就是灭,只有连续的过程,才不会让人乘虚而入。

动中求静不散乱

太极在打的过程中,讲究动静结合,即看似不动的时候,则在动,看似动的时候,则在静,这就是心与身体的一种结合。即静体非知思想动,而动体非知思想静。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动静中结合,才能让太极走上更高层次。

腰松胯动则膝活

在打太极的时候,这几个要领要记住,那就是腰要松,不能挺用力,胯部要成为运动轴,进行运动,而膝盖要灵活,就是如盘手一样。这样,才会让打太极的时候,做到,全身带动三点而动。

尾骨左右腿转移

尾闾就是指脊尾骨,在气往下沉的时候,要记得,蓄了气后,再提尾闾,然后后气必蓄实,这个时候,则要进行左右腿重量的转移,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这样,就会让满身轻便,全身舒畅了。

告诉你打太极是否需要配乐

动作圆柔,绵绵不绝,太极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人说,打太极自古就不配乐,有人觉得有音乐才能静下心来。那么到底要不要配乐呢?

打太极拳,讲究“拳到,意到,气到”,即先做对架势,然后打到哪儿要想到哪儿,气血才能随之在周身流动。这就要求打太极时要沉静下来。起初,人们打太极是为防身,没有配乐。随着其功效转向“养生”,练习者大众化,太极养生音乐也随之产生。现在的太极养生85式,太极剑32式以及的“程杨吴武孙”式中,除了节奏特快的,都有相应配乐。

有些人开始配乐可能有些不适应,不过练习一段时间就会发现,音乐不仅可以辅助静心,还能帮助调节气息,如果集体打太极,音乐还能帮助调整节奏,提醒动作程序,使之整齐划一。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分解动作及要领——三、白鹤亮翅

4. 武术的核心是什么

(一)跟步抱手 :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相距约一脚长,两手翻转相对,在胸前屈臂“抱球”,左手在上,眼看左手。

太极拳教学过程的诀窍

(二)后坐转体: 重心后移,右脚踏实,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两手开始交错分开,右手上举,左手下落,眼看右手。

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

(三)虚步亮掌: 左脚活步,脚前掌着地,成在虚步。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斜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练习要点:

1、跟步:右脚跟步时,脚跟应先拾起,随着全脚掌逐渐离地,缓缓地前跟半步,右脚掌轻轻落地。此时重心仍在左腿。接着,身体后坐,重心慢慢后移,右脚掌逐渐踏实,右腿由虚变实。同时,左脚跟逐渐抬起,左腿由实变虚。,左脚轻缓地稍向前移,调整成左前掌着地的左虚步。做上述步法“弓步-跟步-虚步”转换时, 必须注意在腰部的旋转带动下协调运动。前跟时腰部微左转,后坐时腰部微右转,调整步型时腰部再向左微转至正前方。

2、随着两手右上左下分开,应注意下颏微收,头微上顶,配合吸气要有轻灵上提的意念。两手分至顶点时,右手略外撑,左手向下采,配合呼气下沉,松腰松胯精神贯注,显示了定式时的沉着和稳定。

3、做虚步时,后腿保持原屈膝程度,支撑着绝大部分的体重,两腿的虚实比例约为1:9,后脚脚尖外撇约为45~60度。后腿膝部保持和脚尖相同方向,不要夹档或敞档。虚步两脚尖的横向距离,不超过一拳宽度。

攻防含义 :白鹤亮翅的攻防含义有二:一是对方双掌攻来,我用两手上下分开双掌,瓦解其攻势。二是对方右手攻来,我用左手擒住其右腕,右臂插入对方右腋下,用转腰横捌之力使其前扑。

42式太极拳的分解教学

在初级阶段只要求做到剑法清楚、动作正确;而在提高阶段则要求剑法准确,不仅要懂剑法,而且要明剑理。

关于42式太极拳的分解教学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在动作的选择及组合变化上很有特点。如第二段中的玉女穿梭,上肢动作吸取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中圆托细腻多变的手法,是平圆转换;下肢动作吸取了孙式太极拳动作中的上步跟步的灵活步法,达至舒展大方的弓步架推掌定势,动作选择、组合得很巧妙。再如,在一个高姿、潇洒的平衡腿法后,紧接一个扎实、沉稳的马步,同时配以劲力沉实、抖放的掩手肱捶,然后以柔缓、圆滑的过渡,相接以沉着稳健的野马分鬃动作。这些组合既突出了太极拳连贯、细腻、协调、灵活、轻柔活泼的技术风格,又体现了太极拳潇洒、奔放、劲力沉实的健美特色,演练中给人以美的愉悦。

导语: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以下是我整理42式太极拳的分解教学,以供参考。

招式动作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

8、捋挤势 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第二段

42式太极拳

15、玉女穿梭 # 16、左右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

第三段

19、云手 20、 打虎 21、右分脚

25、进步栽捶 #26、斜飞势 27、单鞭下势

28、金鸡 29、退步穿掌

第四段

30、虚步压掌 31、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气沉丹田顺气血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

风格特点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 作为竞赛套路,动作规格十分规范。运动中手法、步法清晰、准确;身法表现动作(即身体带动四肢协调运动)非常明确;过渡动作路线清楚,方向、高低固定;眼神与上肢的配合顺遂,手到、眼到、身法到,动作完整合一。定势时手型、步型、动作姿势的高低、大小、角度方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以杨式太极拳动作为基调,选用了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作,吴式太极拳细腻的手法变化,孙式太极拳的开合手法及灵活的步法变化,是一套综合性的太极拳练习套路。在动作编排上,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基础动作,又加入了一些复杂的.难度动作,如掩手肱捶、分腿、蹬腿等;既有劲力沉稳、充实的动作,又有轻柔、活泼、连贯性强的动作;有平衡、有转身、有的高势,有较低的仆步下势。而且在技术编排上,难度动作均采用左右势对称的形式。整个套路左右对称、上下相应,动静结合,轻重衬托,技术表现全面、综合。

学练42式太极拳,从总体上把握其风格特点有益于个别动作的学习,以上这些特点希望学练者能悉心体会,在演练中把握住该套路的实质,以便把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

太极拳教学过程有什么诀窍

不过,配乐只起辅助作用,练习者不能被音乐控制,要“听而不闻”,把注意力用在动作上。配乐要轻缓,不用口令式的。如果您已经能做到静心打拳,也可不配音乐。绵而不断天行健

一般太极拳打的较好的朋友们就可以慢慢的教其他人开始练习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教学诀窍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八)转身摆莲

一、语言法

在太极拳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讲明教学任务,讲清动作的名称、要领、做法、要求及攻防含义,并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动作技术,完成教学任务。

语言法的形式有讲解、口令、提示、讲评、暗示等,其中讲解是主要形式。

1、讲解

1.是重点明确:每次讲解应重点突出,切忌一次讲得太多,学生抓不住重点,反而影响学习效果。如在教揽雀尾势时,先讲解动作规格和要领,指导学生练习。待学生将基本掌握后,再讲解拥、捋、挤、按的攻防含义、劲力运用和协调体现。

2.是符合实际:教师讲解的深度和广度都要适合学生实际水平,使学生能听懂教师所讲解的,感到有用,是那么回事,才能引起学生的良性反应和学习兴趣。对初学者应该多讲动作规格,有一定基础或具备相当水平的学生,在保证讲清动作规格的前提下,可讲解演练技巧。

3.是生动形象:教师要尽量使用必要的专业术语,在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时,用词要力求准确生动,不能白话连篇或使用含混语言,更不要故弄玄虚。可采用形象性的语言,如:“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步履行舟”、“行云流水”等,帮助学生领会动作要领,将会收到良好效果。

4.是把握时机:教师讲解要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教师讲解时,不应该让学生跟着学做,而是要使全体学生集中精力听讲。在学生练习时教师也不能背对着学生进行讲解。

2、口夸和提示

口令和提示是用简洁的词语表达教师意图的形式,是指挥学生活动和强化技术要领的重要方法。口令多用在集体练习或基本功练习中,如提示动作名称、动作要领或下达指挥动作的口令等。

3、讲评

讲评是根据学习目的,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讲评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对动作掌握的情况,知道自己对在哪、错在哪,以及如何纠正。从而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讲评一般用在课程基本部分结束时或某一个动作学习结束时,而且在全体学生不做动作时进行。

4、暗示

暗示是通过对学生心理的良性 ,帮助学生建立准确完美动作概念的一种方法。如用“好”、“立住”、“坚持”、“落髋”、“转腰”等,用一种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顺利、出色地完成动作。一般用于训练和动作练习中。

二、直观法

直观法,电叫法。在太极拳教学中,教师以具体动作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要学习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正确地,会给学生建立准确的动作概念,还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巾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应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是目的明确:每次是让学生看完整动作还是分解动作;是看动作手法,还是看步法;是看动作规格,还是看演练技巧。目的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可以边边讲解,也可以先讲解后,还可以先后讲解。

2.是动作准确:教师应是学生的,力求准确、熟练、优美,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动作的欲望。

3.是位置正确:时必须选择学生都能看得清的位置,可采取正面、侧面、镜面、中间。正新要在队伍正前,与排面成等腰三角形的位置,如动作向左移动,要在排面左前方;向右移动,站在右前方。以学生都能看清动作为原则。另外还要使学生不迎光、不迎风而立。

三、完整法与分解法

1、完整法是指在学习时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解、完整地进行教学。它的优点是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不至于破坏动作结构和割裂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络。适用于比较简单而易于掌握的动作。如起势开立步、海底针等。

2、分解法是指把完整的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进行学习,达到全部掌握。分解法的优点是可简化教学过程,使学生比较顺利掌握动作的难点。一般应用于较难掌握且周期长的动作。比如搂膝拗步,动作较长,又较难掌握,可将动作分解为转体落臂、摆臂收脚、上步屈收、弓步搂推等四个分动进行教学。分解教学是太极拳教学中常用而又有效的方法。

运用时应注意:

一是不要把动作分解得太碎,应注意分解动作之间的有机联络。

二是应使学生明确分解的各部分在完整动作中的位置、与完整动作的关系。

三是学习动作时,运用分解法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破坏动作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形成“断劲”。

四是分解练习时,教师应随分解动作提示分动名称及要领。

四、练习法

是指根据学习任务,有目的的对某一动作进行练习的方法。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重复练习法

2、组合练习

是将几个动作组合起来练习,或是一个动作左右方向串起来反复练习。常用于基本功练习或一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的练习。

是让学生原地或分散练习,也可安排个人轮流依次练习。以便增强学生思考和记忆的能力。

4、分组练习

一般是在教完本课内容后,由组长带领本组排轮流练习,达到互相借鉴、观摩的效果。

是在教师统一指挥或带领下集体练习的方式。可保证练习时间和空间。保证课程的密度,便于教师观察整体的练习效果。

五、比赛法

是把学生们组织起来,利用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的教学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引进“竞争”机制,使学生精神集中,情绪高涨,让学生限度地表现出肌体的能力,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今后在复杂的条件理运用技能和技术的能力,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比赛法多用于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动作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的情况下。就像学习一些郑多燕减肥舞一样,学生放在一起训练,并进行一些个人发辉的机会,这样可以让大家更容易记住节奏和动作。

六、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在太极拳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动作,如果不及时纠正,会形成错误的技术定型,影响学生正确掌握技术。影响学习效果。通常说“学拳容易改拳难”,因此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要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就要先分析产生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2、对动作概念、要领不明。

3、教材不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4、身体素质,协调性不好,接受能力不强。

5、受旧的错误动作影响。

6、受学习环境和条件影响。

产生错误的原因,有的来自于教师,有的来自于学生,但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预防错误动作的产生,并可适当采取以下相应的办法加以预防和纠正:

1、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加强学生太极拳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专项素质和机体活动能力,重点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

3、正确估计学生基础水平,恰当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师要提高讲解和的质量,可采取同时正确和错误动作的形式,形成对比,让学生清楚地认识错误所在。

4、准确指出习惯动作的错误所在、鼓励学生改变习惯,掌握新动作。

5、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尽量避免外界因素和新异 对学生的干扰。

太极拳的特点

一 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太极拳练习。

二 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三 圆活自然

四 协调完整

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

在练习过程中,要以腰为轴,上肢和下肢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呆滞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