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三百六十州 唐朝300年
唐朝一共有多少个州?
唐代上、中、下州的划分主要依据人口多少而定,武德年间3万户者为上州;开元十八年规定4万户以上为上州,2.5万户为中州,不满2万户为下州。人口的多少,成为当时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极重要指标。
唐朝三百六十州 唐朝300年
唐朝三百六十州 唐朝300年
唐朝三百六十州 唐朝300年
唐朝三百六十州 唐朝300年
唐朝前期,州有辅、雄、望、紧、上、中、下七等。当时全国共有327州,其中有上州(包括辅、雄、望、紧州)109个;中州有29个;下州有189个。
行政区划:
唐代开创了行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不过这些道没实际权力,唐代城市等级主要是总管府、都督府、节度使等,府以下为州、县。
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三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设州、府,州、府下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扩展资料:
府和州的不同:
1、从开元元年(713年)起,凡是京、都所在地,为了提高其地位,称府,与州同一级。比如把京师所在地称为京兆府,东都洛阳称为河南府,后来又把并州提升为北都,改称太原府。到唐末发展到了十个府:京兆、河南、凤翔、太原、成都、江陵、河中、兴唐、兴德、兴元。
2、国内重要地区设置都督府。都督制本来始于曹魏,初只管军不管民,晋初开始兼任州刺史。北周时改称总管,唐初又改称都督,兼管军民,统辖数州,他们所在之州,称都督府。
3、唐朝为了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于沿边要地设置都护府。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平定西域高昌后,开始设置安西都护府,到唐中宗时,共置六都护府,西有安西、北庭,东有安东,北有安北、单于,南有。其中有的名称也曾有改变。
参考资料来源:
唐朝疆域面积
唐朝疆域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
唐朝疆域是指唐朝时期的领土范围和实际控制区域。唐朝疆域面积时(不计武周)为公元669年唐高宗总章二年,约为1237万平方公里。
唐朝开国之后逐渐结束了自隋末以来的群雄割据局面并统一了全国,唐太宗和唐高宗执政期间不断对突厥、薛延陀、吐谷浑、西域诸国(高昌、龟兹等)等作战并消灭了这些政权,由此逐渐控制了漠南、漠北、西域等地区。
唐高宗龙朔年间唐朝疆域面积达到值。但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突厥复国致使漠北及贝加尔湖等地区复归突厥。695年攻打后突厥,其可汗投降并归属武周,封其为“归国公”,短暂收复后突厥,但不久复叛。
安史之乱、朱泚之乱、藩镇之祸等内讧削弱了唐朝,公元790年以后西域被吐蕃逐渐攻占。 公元851年,张议潮占据河西、陇右,归附于唐朝。唐朝末期疆域缩水至汉地但仍保有河套地区。
唐朝版图时期为唐高宗龙朔年间,当时中亚的绿洲地带受唐朝支配,其范围南至罗伏州(今属越南)、北括玄阙州(今属)、西及安息州(今属乌兹别克斯坦)、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237万平方公里。武周时期漠北陷落于后突厥,安史之乱后西域被吐蕃攻占,到晚唐时缩水至汉地,但仍保有河套地区。唐朝的疆域在极盛时期版图东起朝鲜半岛,南抵越南顺化一带,西达中亚咸海以及地区,北包贝加尔湖至叶尼塞河下流一带。唐朝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很多,为有效管理突厥、回鹘、铁勒、室韦、契丹、靺鞨等各民族,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以及大量隶属于六大都护府的都督府和羁縻州。
唐代的疆域可分为本部与势力范围。其本部,在唐初贞观时划全国为十道,贞观十四年的统计是州府三百六十,县一千五百五十七。唐玄宗开元时改分全国为十五道,开元二十八年时的统计是州府三百二十八,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其疆域面积据《旧唐书●地理志》笼统的说“其地东极海,西至焉耆,南尽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凡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比汉朝全盛时代疆域更加扩大。
至于唐朝的势力范围随时变化,很难确定。其全盛之时北方包括今内外蒙古与西伯利亚南部(薛延陀回纥诸部地),西方则囊括葱岭帕米尔高原,越伊黎河抵亚细亚地(西突厥地),则一度兵力达到印度北部的恒河流域,东方则包括今辽东半岛与朝鲜半岛,南方则海外的占婆(交址)真腊(东埔寨)扶南(暹罗)亦皆遣使入贡,受的羁縻。不多包括了当时整个的。(参见本章 前疆域形势全图)唐朝对于边疆内附的四夷民族分设都督府与羁縻州,即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以统辖之。在开元盛时天下有羁縻州八百之多,不过这些羁縻州往往有名无实。而这个的势力范围为时也很短促,到了天宝以后唐代政令所及也仅限于本部之地了。
翻阅典籍不易,望采纳!
1237万平方公里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唐朝时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自秦以来个未修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
唐朝攻灭厥、薛延陀后,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
唐朝时期有哪些州?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唐朝的行政建制,是在唐太宗时期将唐朝领土分为十道三百六十州。
只有一个燕云十六州,具体地名为:幽州(今市区)、顺州(今市顺义区)、儒州(今市延庆区)、檀州(今市密云区)、蓟州(今天津市蓟州区)、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省河间市)、莫州(今河北任丘市北)、新州(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妫州(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武州(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蔚州(今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市东)、朔州(今山西朔州市)、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
唐朝是公元多少年
唐朝是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
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并于657年建东都洛阳。690年,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
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
唐朝的行政区划
唐代开创了行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十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这些道没有实际的权力。唐代城市等级主要是总管府、都督府、节度使等,府以下为州、县。
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三百六十州(府),下辖一千五百五十七县。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三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设州、府,州、府下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唐朝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很多,为有效管理突厥、回鹘、铁勒、室韦、契丹、靺鞨等各民族,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以及大量隶属于六大都护府的都督府和羁縻州。
关于唐朝的州郡制度
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下设州、府,州、府下再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地方官制
虚设(道)置观察使
州(郡):刺史(太守);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
六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县: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史。
乡:耆老;
里:里正;
村:村正;
保:保长;
邻:邻长。四家一邻,五邻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乡;一自然村为一村。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同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