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泥鳅怎么养殖

养殖泥鳅的池塘四周需要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池塘的周围需要以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另外,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人工养殖泥鳅的方法有:池一开始需要投放少量的泥鳅进行试养殖,观察池塘内是否存在水蚤等有害的影响因素,如果泥鳅生长正常,就可以进行大规模放苗了,一般每平方米放锹苗5kg。不过放苗之前,要对鳅苗进行3%-5%的食盐溶液消毒。塘建造、放养前准备、投苗种、饲喂方法、饲养管理、日常管理等。

成鳅养殖的方法_弘成泥鳅养殖成鳅养殖的方法_弘成泥鳅养殖


成鳅养殖的方法_弘成泥鳅养殖


成鳅养殖的方法_弘成泥鳅养殖


2、放养前准备

在放养泥鳅之前需要清理池塘,放水深至10厘米后,需用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基肥。

3、投苗种

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4、饲喂方法

5、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时可以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早晚各泼洒一次。等到泥鳅达到2厘米之后,加深水位,到50厘米,培肥水质,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

养殖户需要注意每天2次巡塘,经常检查防逃设施,防止泥鳅出逃。同时关注水位、水质和泥鳅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在养殖的中后期遇到泥鳅病害需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养殖泥鳅的正确喂养方法 泥鳅如何喂养

1、选准地方建好池。鱼池要选择向阳、无污染水质良好的地方,大小根据现场实际可自行决定,用砖或石砌成,要求池深要求一米以上,进出水口处要用铁1.泥鳅应保持在24-27℃的最适水温范围内。2.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故可用米糠、小麦、蝇蛆作饵料,一般一日三次。摄食率通常由摄食量决定。3.在泥鳅的饲养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有机肥,但施肥时一定不能太频繁,池水要勤换,一般10-15天换一次。4.钓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排干,采取抓大留小的方法,保证池中有一定数量的泥鳅苗,有利于后续的养殖和高产。5.随着泥鳅品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至其适当深度,平时较浅,热天热时可加深,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容水环境。6.秋末冬初,水温降到10℃~15℃,泥鳅的食量减少时,就可以捕捞了。想要泥鳅长得好,就要注意饲料的投喂。这样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喂食平台,方便观察。答:每次喂食的量可以根据泥鳅剩余的食物来调整。一般半个月喂一次即可。扩展数据笔记版本:1.注意池塘的水温。一般来说,不应该超过30。如果天气很热,应该给池塘加水,这样可以降低温度。2.水质应该正常,有点绿,能见度20cm左右。如果发现水有点黑,可能是里面微生物太多了。这个时候要注意调节水质。丝网或者塑料网围住,池底略向排水口倾斜。池子砌成后,用水泥抹平,消毒后并注入清水35-50厘米,即可放种饲养。因为泥鳅好动,在建池时,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以防窜逃。

2、选准时机放好种。在利用水泥池养殖时,所谓的佳期有两类,一是市场供求,另一类是泥鳅生长期,每年的“夏至”是养殖投放期,鳅苗可以到市场上购买,或者进行人工繁殖,捕捉。投放种量可按每平方米0.75-1.5公斤。要选择体壮无损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一雌三雄的比例搭配。泥鳅的繁殖季节是每年4-8月,每尾怀卵量7000-10000粒。如果采用人工催产,每尾泥鳅注射2-3个青蛙垂体,在水温20-25℃时,经过24小时后即可产卵。可以用棕叶片做附卵工具。受精卵约2天左右出苗,出苗一天后,按每10万尾鱼苗每天喂鸡蛋一个,研碎后调成汁投喂。每天换水两次,10天后放入鱼池中,孵出的幼苗要单养,可作为第二年饲养的鱼种。

3、勤于管理细观察。在日常管理中,充分考虑泥鳅饮食,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鱼粉、豆饼、豆渣、米糠、麸皮、牛粪或者蚯蚓都可作饵料。泥鳅在饲养过程中,投入量一般是根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每天投喂饲料4次就可以了,在撒饵料时应沿池分散撒。防止鳅鱼抢食残斗。也可适当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切莫过多过频。在养殖过程中,经常查池,看水质新鲜度,如果池水呈现茶褐人工养殖泥鳅,也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豆渣、豆饼、麦麸、米糠、酒槽等。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当气温在25-28℃时,泥鳅摄食最旺,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色或黑褐色,泥鳅就不断浮面吞吸空气,说明水质已老化,应停止施肥和投食,要及时换水。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泥鳅为杂食性,水生浮游生物、小型蚊虫、米糠、蚕蛹、麦6、病害防治鉄、豆饼、豆渣等都可以使用,一般根据温度情况来投喂饲料,15~20℃时以植物性饲料为主,25~30℃时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每天投喂两次,投饵量根据泥鳅的食量来决定。

泥鳅养殖技术方法

1、池塘建造

应该选择背风向阳,有干净水源的地方建造池塘,池塘的面积保持1-3亩即可,不宜过大,这样可以很好的管理泥鳅,建造的池塘要避免农污染,而且要在缝隙处补充水泥和砖石,进出水口处要设置防逃网,而且排水口应该设置在池底,利于更换水质。

2、放苗准备

放苗前对池塘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注水,往池塘中加入干鸡粪和其他有机肥来培育肥水,然后将无霉变、干燥的玉米结扎成捆,挂上重物,沉于水底即可。

3、鳅种放苗

4、饲料投喂

5、日常管理

在养殖泥鳅的过程中,要定期更换水和追肥,保证水质的同时,又可以让泥鳅快速生长,定期巡塘,并观察水质残饵情况,如果发现污染物过多,就要及时清除。

泥鳅的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容易发生的疾病有水霉病、赤鳍病、打印病,水霉病可以用4%的食盐水浸洗病鳅或用0.1~1.5mg/L的孔雀6、日常管理石绿全池泼洒。赤鳍病可以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或者用霉素溶液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续7天,打印病发病时用1mg/L的漂或3~4mg/L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防治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