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考研报录比 西安外国语大学考研报考人数
为什么考研报录比会超过?
报考录的意思是指报考此学校此专业的人数除以最终录取人数,得出来的数据通常是超过百分百。
西安外国语大学考研报录比 西安外国语大学考研报考人数
西安外国语大学考研报录比 西安外国语大学考研报考人数
西安外国语大学考研报录比 西安外国语大学考研报考人数
例如,西安交通大学某化学专业当年报考此专业的学生人数是300人,实际只招收5人,则报录比,就是300除以5再乘以百分百,得出来的数据就是6000%。
注意,报录比的意思是报名总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不是实际录取人数与报名人数的比。同学不要弄错了。
因为现在考研成为越来越多毕业生的选择,所以考研越来越热,难度也越来越大。报录比就越来越高了
考研也是存在一些泠门专业的
就业不怎么好的话
自然报的人就少了
但招生部门在报名之前是不了解报名人数多少的
如果每年这些专业都未报满的话
招生部门是会根据情况来年适当少招的!
这些学校的这些专业考研报录比超高,一定要慎报
反了吧~报6人,收2人
西安考研比较好考的大学
西安考研比较好考的大学如下:
西安考研的学校:西安工业(光电子)、西安科技(矿业)、西安工程(纺织),括号是他们的重点学科,除了这些重点专业,其他的研究生都好考。但是毕业后没竞争力,工作难找,不划算,为了工作的话你,还是弄个好学校的。
西安的大学考研哪个比较好:当然是一些普通的211高校,比如长安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都是相对比较好考的。其他还有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
西安211考研难度排名:当然是一些普通的211高校,比如长安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都是相对比较好考的。其他还有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
西安会计学硕哪个大学好:西安外国语大学好考,还有西安邮电,西安工程,西安理工也还可以,不难考,名额多
二本考研院校西安:要说好考的学校,那就是学校越肯定越好考,因为不止分数低,竞争也会小,西安双非考研的学校也不少,如西安工业大学、西安文理等等。从学校的整体水平来考虑的话,这类学校在西安本地还是有一定实力的,所以这些学校的“性价比”还都是很高的。一般情况下,这类学校只要过了初试,复试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还有就是本校考生考本校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因为面试评分处于相对优势,专业课备考方面更易获得相关师兄和老师的指导。至于好考的专业就是冷门专业,不好就业的,前景不好的导致最终竞争少的,报录比低的就好考了,有的冷门专业报考的人数都是个位数的,这样上线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要说,无论你报考的院校或者专业有多好考,也是要努力备考的,如果你线都没过,哪怕这个学校和专业只有你一个人报考也没有作用,个人的付出才是最重要的,大家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无论如何都要全力备考,做好万全的准备。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好考吗?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好考。
1、考取西安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总体难度【相对容易】。
2、考研难易主要看招生单位所处的地域、名气、排名等,因为报考生源不同。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的重点大学都难考,而非重点大学则相对好考。西安外国语大学是【非211高校】,所在城市位于【陕西】。
3、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和报录比也是反映该校考研难不难的重要指标,点击可以查看【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复试分数线】,【西安外国语大学考研报录比】
4、考研难易还要看各人的备考:如果备考充分就不难,否则就难。因为能否被录取是看初试和复试的分数排名。
5、基于每位考研的同学都想了解考研难度的数据,我们考研派经过多重数据维度的考虑和收集整理,现整理如下考研难度院校排名, 。
都说研究生录取比例很低,是真的么?难道比考研还难么?
当然是真的了,因为他的录取是非常难的。首先,在分数上,考研的总分比高考总分要少两百多分。
我们知道,大部分地区的高考总分是750分,而考研的总分一般情况下只有500分,相比之下,“考研”的录取线看起来比高考要低得多。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错觉而已,这也是很多人误以为考研的录取分数不高的一大原因。如果考研的总分和高考一样多的话,那么考研的录取分数应该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其次,考研的录取率不高,每个科目必须做到“均衡发展”。
近年来的考研,一般是四五个“考研”才有一个人成功成为研究生。和“大众化”的专科、本科教育不同的是,考研走的是“精英化”的道路。众所周知,现在大学生(专科生和本科生)文凭的含金量和二三十年前的大学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随着一些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学生越来越普遍。而研究生现在虽然在数量上增加了不少,但大部分目标院校对对研究生的“质”的要求还是挺高的,七八成左右的淘汰率,足以让很多企图在考研中蒙混过关的人望而却步。
考研和高考不同,高考一般情况下总分达到录取标准就会被某所大学录取;但考研不单单看录取分数线,还要看单科的成绩,如果单科的成绩不入目标院校的“法眼”,比如英语科目的成绩不合格,依然会被很干脆地刷下来,一丁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这也导致考研的录取分数看起来不高的一个原因。
第三,保研名额增多,推免院校“锦上添花”。
高考有自主招生这一条“绿色通道”,考研有保研推免这一“保险箱”。自主招生好歹只是照顾一些分数,而考研中的免试推免则直接让部分名校的大学生成为研究生中的一员。在2019年国内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推免比例排行榜中,清华、国科大、同济、浙大、哈工大、武大、北大、北航、、西安这10所985高校的推免生比例都超过五成。
我们知道,被保研推免的大学生,大部分是学霸级的存在。这些大学生直接搭上保研的“高铁”成为硕士生,那么在很多学霸在考研初试和复试中“缺席”的情况下,考研过程就算出现“百舸争流千帆竞”的场面,真正在考研成绩上冒尖的人也会有,但不会太多。所以,考研的录取成绩会出现看起来不算多的情况。当然,推免生多了,那么其他普通大学的本科生想要考入心仪的重点目标院校,难度就更大了。
总体上来说考研是比较难的,考研的学习主要还是靠自己的自学,没有老师为你领路,而且考研专业内容也比较广泛,知识点比较深,这无疑都增加了考研的难度。随着现在考研报考人数一直增加,但招的人数基本上是固定的,所以考研难度也随之越来越大。考研贵在坚持,有的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准备,每天都要学习、复习,从最开始的1个小时到后期的10个小时,持之以恒的坚持。
而实际上,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讲,考研的难度其实并不算高,因为大家可以想想,考研的分数线要满足那么多不同档次的学校的招生情况,显然不可能定得太高,题目的难度也是适度而且相对稳定的,很早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考研复习的许多工作量,并不是完全为了达到某个分数线而做的努力,而是在想尽办法减少自己落榜的风险。也许你学的很多东西未必会考到,可是它们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那些都可以减少你考不上研究生的风险。
问题在于,许多人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没有从尽量减少出现意外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安排复习,结果经常失败,给人造成的印象是考研挺难的。
当然,过分认为考研很容易的想法更是极其错误的。考研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完成一系列必须的工作,试图靠侥幸考上研究生,机会是很小的。天道酬勤,只有在你花了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精力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说,考研其实并不难。
根据统计消息,最新最为权威的数据为:2021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为377万人,相较于2020年341万报考人数而言,今年报考人数增幅依然很大——高达36万人。
同时,根据2020年的录取情况——录取率约为33%,各类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为111.4万人,结合2021年扩招的趋势来看,如果377万考生全部参加考试,未有弃考现象,那么,最终的录取人数应该为121万人,而淘汰人数将高达260万人。冷丝提醒,这个推算完全是基于总体情况的一个简单的判断,仅供参考。
可以预见,2021年考研录取率为30%到33%之间,相对庞大的参考人数来说,这个录取率和录取人数已经相当可观了。
2021年报考人数再次大幅增加,其中的原因很清晰:因为年份情况特殊,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应届毕业生参考人数大幅增加;往届生参考人数大幅增加;其他在职人员参考人数也在大幅增加。因为叠加了各种增长的原因,2021年考研人数大幅增加就是大的趋势了,还可以预见,2022年考研人数也会大幅增加,考研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实际上,这么多年来,考研录取率并不低,那么,考研失利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很多高校管理人员对考研学子做过跟踪调研,他们发现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整体规律:考研成功的本科生都有明确的学习,而且坚持到底;考研成绩不理想甚至没有过线的学生要么没有学习,要么有但没有坚持下来。
比如说,最明显的就是每年随着暑来临,如果身边同学选择回家或者
总体上来说考研是比较难的,考研的学习主要还是靠自己的自学,没有老师为你领路,而且考研专业内容也比较广泛,知识点比较深,这无疑都增加了考研的难度。随着现在考研报考人数一直增加,但招的人数基本上是固定的,所以考研难度也随之越来越大。考研贵在坚持,有的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准备,每天都要学习、复习,从最开始的1个小时到后期的10个小时,持之以恒的坚持。
而实际上,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讲,考研的难度其实并不算高,因为大家可以想想,考研的分数线要满足那么多不同档次的学校的招生情况,显然不可能定得太高,题目的难度也是适度而且相对稳定的,很早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考研复习的许多工作量,并不是完全为了达到某个分数线而做的努力,而是在想尽办法减少自己落榜的风险。也许你学的很多东西未必会考到,可是它们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那些都可以减少你考不上研究生的风险。
问题在于,许多人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没有从尽量减少出现意外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安排复习,结果经常失败,给人造成的印象是考研挺难的。
当然,过分认为考研很容易的想法更是极其错误的。考研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完成一系列必须的工作,试图靠侥幸考上研究生,机会是很小的。天道酬勤,只有在你花了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精力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说,考研其实并不难。
根据统计消息,最新最为权威的数据为:2021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为377万人,相较于2020年341万报考人数而言,今年报考人数增幅依然很大——高达36万人。
同时,根据2020年的录取情况——录取率约为33%,各类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为111.4万人,结合2021年扩招的趋势来看,如果377万考生全部参加考试,未有弃考现象,那么,最终的录取人数应该为121万人,而淘汰人数将高达260万人。冷丝提醒,这个推算完全是基于总体情况的一个简单的判断,仅供参考。
可以预见,2021年考研录取率为30%到33%之间,相对庞大的参考人数来说,这个录取率和录取人数已经相当可观了。
2021年报考人数再次大幅增加,其中的原因很清晰:因为年份情况特殊,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应届毕业生参考人数大幅增加;往届生参考人数大幅增加;其他在职人员参考人数也在大幅增加。因为叠加了各种增长的原因,2021年考研人数大幅增加就是大的趋势了,还可以预见,2022年考研人数也会大幅增加,考研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实际上,这么多年来,考研录取率并不低,那么,考研失利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很多高校管理人员对考研学子做过跟踪调研,他们发现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整体规律:考研成功的本科生都有明确的学习,而且坚持到底;考研成绩不理想甚至没有过线的学生要么没有学习,要么有但没有坚持下来。
比如说,最明显的就是每年随着暑来临,如果身边同学选择回家或者
总体上来说考研是比较难的,考研的学习主要还是靠自己的自学,没有老师为你领路,而且考研专业内容也比较广泛,知识点比较深,这无疑都增加了考研的难度。随着现在考研报考人数一直增加,但招的人数基本上是固定的,所以考研难度也随之越来越大。考研贵在坚持,有的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准备,每天都要学习、复习,从最开始的1个小时到后期的10个小时,持之以恒的坚持。
而实际上,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讲,考研的难度其实并不算高,因为大家可以想想,考研的分数线要满足那么多不同档次的学校的招生情况,显然不可能定得太高,题目的难度也是适度而且相对稳定的,很早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考研复习的许多工作量,并不是完全为了达到某个分数线而做的努力,而是在想尽办法减少自己落榜的风险。也许你学的很多东西未必会考到,可是它们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那些都可以减少你考不上研究生的风险。
问题在于,许多人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没有从尽量减少出现意外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安排复习,结果经常失败,给人造成的印象是考研挺难的。
当然,过分认为考研很容易的想法更是极其错误的。考研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完成一系列必须的工作,试图靠侥幸考上研究生,机会是很小的。天道酬勤,只有在你花了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精力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说,考研其实并不难。
根据统计消息,最新最为权威的数据为:2021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为377万人,相较于2020年341万报考人数而言,今年报考人数增幅依然很大——高达36万人。
同时,根据2020年的录取情况——录取率约为33%,各类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为111.4万人,结合2021年扩招的趋势来看,如果377万考生全部参加考试,未有弃考现象,那么,最终的录取人数应该为121万人,而淘汰人数将高达260万人。冷丝提醒,这个推算完全是基于总体情况的一个简单的判断,仅供参考。
可以预见,2021年考研录取率为30%到33%之间,相对庞大的参考人数来说,这个录取率和录取人数已经相当可观了。
2021年报考人数再次大幅增加,其中的原因很清晰:因为年份情况特殊,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应届毕业生参考人数大幅增加;往届生参考人数大幅增加;其他在职人员参考人数也在大幅增加。因为叠加了各种增长的原因,2021年考研人数大幅增加就是大的趋势了,还可以预见,2022年考研人数也会大幅增加,考研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实际上,这么多年来,考研录取率并不低,那么,考研失利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很多高校管理人员对考研学子做过跟踪调研,他们发现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整体规律:考研成功的本科生都有明确的学习,而且坚持到底;考研成绩不理想甚至没有过线的学生要么没有学习,要么有但没有坚持下来。
比如说,最明显的就是每年随着暑来临,如果身边同学选择回家或者
关于考研难度,有的人把它夸大了,结果吓走了很多本来完全可以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而有的同学低估了考研的难度,过于轻敌,结果原本能考上的也考得一塌糊涂。确实,对于考研的难度,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夸大和轻视都是不合适的,在许多时候甚至是有害的。
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讲,考研的难度其实并不算高,因为大家可以想想,考研的分数线要满足那么多不同档次的学校的招生情况,显然不可能定得太高,题目的难度也是适度而且相对稳定的,很早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考研复习的许多工作量,并不是完全为了达到某个分数线而做的努力,而是在想尽办法减少自己落榜的风险。也许你学的很多东西未必会考到,可是它们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那些都可以减少你考不上研究生的风险。
问题在于,许多人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没有从尽量减少出现意外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安排复习,结果经常失败,给人造成的印象是考研挺难的。
当然,过分认为考研很容易的想法更是极其错误的。考研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完成一系列必须的工作,试图靠侥幸考上研究生,机会是很小的。天道酬勤,只有在你花了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精力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说,考研其实并不难。
根据统计消息,最新最为权威的数据为:2021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为377万人,相较于2020年341万报考人数而言,今年报考人数增幅依然很大——高达36万人。
同时,根据2020年的录取情况——录取率约为33%,各类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为111.4万人,结合2021年扩招的趋势来看,如果377万考生全部参加考试,未有弃考现象,那么,最终的录取人数应该为121万人,而淘汰人数将高达260万人。冷丝提醒,这个推算完全是基于总体情况的一个简单的判断,仅供参考。
可以预见,2021年考研录取率为30%到33%之间,相对庞大的参考人数来说,这个录取率和录取人数已经相当可观了。
2021年报考人数再次大幅增加,其中的原因很清晰:因为年份情况特殊,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应届毕业生参考人数大幅增加;往届生参考人数大幅增加;其他在职人员参考人数也在大幅增加。因为叠加了各种增长的原因,2021年考研人数大幅增加就是大的趋势了,还可以预见,2022年考研人数也会大幅增加,考研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实际上,这么多年来,考研录取率并不低,那么,考研失利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很多高校管理人员对考研学子做过跟踪调研,他们发现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整体规律:考研成功的本科生都有明确的学习,而且坚持到底;考研成绩不理想甚至没有过线的学生要么没有学习,要么有但没有坚持下来。
比如说,最明显的就是每年随着暑来临,如果身边同学选择回家或者外出实习,没有明确复习的学生就很容易受到影响,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导致放弃复习的人数偏多。
而到了考研复试这一关——一般在每年3月底和4月初进行,距离考研初试已经过了3个月,中间又是寒和春节,大部分学生没能很好地利用寒空档期做好复试准备,而是等到初试成绩公布或者学校开学后才逐步开始复试的相关复习工作,专业课程的复习时间不够,复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导致复试成绩不理想。
尤其是那些平时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一般又没有学科竞赛经历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被淘汰。
考研失利的原因还有对学校的选择出现状况,有些学生一心想着“985”“211”等名校,考不上这类学校便选择再战或者直接就业;有些学生犹豫不决,不能及时锁定目标,没有认真做好复试准备,导致错失良机;有些学生缺乏关注调剂信息的主动性,缺乏和老师、同学的沟通,导致错失良机。
考研录取难与报考专业有很大关系,比如管理学,尤其是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录取率相对较低,这也跟较高的推免率有关。
所以说,包括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等经济管理类热门专业入学难度是相当高的,在这样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应届本科生考研的就更低了。对考生来说,公共课数学、英语等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报考研究生类型及院校的选择。
因此,考研学子的基础课程学习从大一开始就必须加强,夯实扎实的课程基础,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和备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专业课在初试和复试环节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备研过程中也应加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
冷丝再一次祝福2022年考研学子备考顺利,考试顺利,旗开得胜!
考研究竟有多难?难在工作的繁忙洗去了我们当初高考时的那份冲劲儿,难在生活的琐事让我们无暇分身,难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隐藏了那个曾经奋进的青年。更难在考研的录取率的逐年走低,让我们的信心大打折扣,例如,去年招收的研究生数量为72.22万人,报考人数约为238万。报考与录取人数比例预计约为3.3:1,录取率仅为30%,我们想提升想学习,面对考研这样我们该怎么选择?
一直以来,考研报录比基本上稳定在3:1左右,换句话说,硕士录取率在30%左右。由于近些年报考人数猛增,报录比逐渐向4:1靠拢。也就是说每四个考生中,会有一人入选。
今年报考人数比起去年多出了52万,增幅为近几年,而今年的硕士招生人数出现大变动的可能性并不大,19考研报录比大概会增至4:1。或者说,很有可能从19考研开始,考研报录比会从3:1变成4:1,录取率变为25%。
从上世纪末开始,研究生和本科生招生数量一样在逐步增多。本科扩招的同时,研究生也在扩招。
1999年,全国报考研究生人数31.9万,录取人数7.3万,录取率22.8%。2008年,报考人数翻了四倍,达到120万人,录取人数44.6万,录取率37.1%。2017年,研究生扩招了13.8万,为历年之最,当年录取率已经达到40%。
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使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难度有所减小。但是,相比如今高考的录取率来说,考研难度依然很高,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高考难度。
与此同时,考研正在像高考一样,逐渐成为“全民”运动。10年前,高考人数超过1000万,考研人数只有120万。2018年,全国高考人数975万,考研人数已经达到238万。
这些数据也在告诉我们,我国越来越多的人走上考研之路,考研热持续升温。那么想考研只有统考这一种选择吗?当然不是,相对含金量较高,难度相对较低的还有一种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可以选择!
中外合作办学硕士是国外院校与国内院校在境内合作举办的以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硕士项目,符合招生条件的学生需参加国内高校组织的入学面试,面试通过方可入学,学习期间无论文,学生修完全部课程符合毕业条件后,可获外方高校的硕士书、留学服务中心颁发的学历学位认证证书和中方高校的结业证书。例如:科学院与美国杜兰大学金融管理/能源管理硕士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项目的优势
免统考
学员如
总体上来说考研是比较难的,考研的学习主要还是靠自己的自学,没有老师为你领路,而且考研专业内容也比较广泛,知识点比较深,这无疑都增加了考研的难度。随着现在考研报考人数一直增加,但招的人数基本上是固定的,所以考研难度也随之越来越大。考研贵在坚持,有的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准备,每天都要学习、复习,从最开始的1个小时到后期的10个小时,持之以恒的坚持。
而实际上,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讲,考研的难度其实并不算高,因为大家可以想想,考研的分数线要满足那么多不同档次的学校的招生情况,显然不可能定得太高,题目的难度也是适度而且相对稳定的,很早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考研复习的许多工作量,并不是完全为了达到某个分数线而做的努力,而是在想尽办法减少自己落榜的风险。也许你学的很多东西未必会考到,可是它们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那些都可以减少你考不上研究生的风险。
问题在于,许多人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没有从尽量减少出现意外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安排复习,结果经常失败,给人造成的印象是考研挺难的。
当然,过分认为考研很容易的想法更是极其错误的。考研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完成一系列必须的工作,试图靠侥幸考上研究生,机会是很小的。天道酬勤,只有在你花了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精力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说,考研其实并不难。
根据统计消息,最新最为权威的数据为:2021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为377万人,相较于2020年341万报考人数而言,今年报考人数增幅依然很大——高达36万人。
同时,根据2020年的录取情况——录取率约为33%,各类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为111.4万人,结合2021年扩招的趋势来看,如果377万考生全部参加考试,未有弃考现象,那么,最终的录取人数应该为121万人,而淘汰人数将高达260万人。冷丝提醒,这个推算完全是基于总体情况的一个简单的判断,仅供参考。
可以预见,2021年考研录取率为30%到33%之间,相对庞大的参考人数来说,这个录取率和录取人数已经相当可观了。
2021年报考人数再次大幅增加,其中的原因很清晰:因为年份情况特殊,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应届毕业生参考人数大幅增加;往届生参考人数大幅增加;其他在职人员参考人数也在大幅增加。因为叠加了各种增长的原因,2021年考研人数大幅增加就是大的趋势了,还可以预见,2022年考研人数也会大幅增加,考研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实际上,这么多年来,考研录取率并不低,那么,考研失利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很多高校管理人员对考研学子做过跟踪调研,他们发现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整体规律:考研成功的本科生都有明确的学习,而且坚持到底;考研成绩不理想甚至没有过线的学生要么没有学习,要么有但没有坚持下来。
比如说,最明显的就是每年随着暑来临,如果身边同学选择回家或者
研究生录取比例很低,这是真的,我听了周围朋友都这么说的,都说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过千军万马挤的独木桥,有的考上了,有的辛苦了一场,还啥也没考上。研究生录取比例低不就说明了考研很难吗?我没听明白你的意思。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件事其实也蛮公平的,你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的确是在你这个考研大军中,你没有偷懒,你抓紧一切时间去学习,相信天道酬勤,就算你万一没考上,至少你在这个专业里专业那么长时间,你的专业知识要比其他人要扎实。那么以后凭着这个专业技能去找工作的时候,你会更加得心应手,你得到认可得到上升机会的空间也比别人大。
今年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10.7万,报考人数却有457万,比2021年增加21%。
这两年高校纷纷增加了保研的名额,尤其是一些名校,保研率奇高。如果把保研的名额除去,有人预计录取率可能会低于20%。
也就是说5个考生中,只有1人能如愿。
也就是说,在灯火通明的图书馆里一起奋斗的人中,80%的人,都是打酱油的。但很多人考研只不过是跟风罢了。
为什么要考研?很多人并没有真的想清楚。
一大学的时候,一个刚来交流的老外跟我们一起出去吃兰州牛肉拉面。
面条上来后,我们每人都舀了一勺辣椒油,故意没提醒这老外。老外也有样学样,舀了一勺进去,然后就被辣得直喝水。
这个老外并不知道辣椒油到底是什么,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吃这玩意,只是看到桌子上的这些人都吃,他就跟着吃了。
其实,图书馆里考研的很多人,和这个老外是一样的。他们只是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准备考研,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种考研的浪潮。
而且之前的师兄师姐,都考了研,对师弟师妹的“教诲”也是考研。既然环境的浪潮如此,而且权威都这么说,当然就跟着权威和浪潮走,考研呗。
但我是谁?我将来是想要做什么?我考研来是为了干什么?考了研能不能达到我预期的目标?考研需要付出多少时间经济上的成本?我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能考上什么样的研究生?
这些问题,有几个人考研人真正地想清楚想明白了呢?
二大学毕业之后,路其实是很多的,比如去国企,考事业单位进体制,自己创业,去民企,读研读博走学术道路,出国留学等等。
但现在似乎只有两条路了,考研和考公。
大部分人都认为,考研是再一次的逆天改命,研究生毕业后,考公可以挤下去一大堆人,在市场上一个硕士生可以让自己独树一帜,这个硕士生的名头甚至能让自己所向披靡。
很多人认为,考上了,就是朝九晚五双休,三年一小升五年一大升十年成为,月薪一万美滋滋。
但这些大多都是意。
当人们作出某一个选择的时候,会在大脑里自我构造一些逻辑和图景,来增强自己这个选择的合理性。
比如说,一刷顺利考上某211经济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走要么定向选调,去省厅或者发达的副省级市,比如成都、南京、深圳这种好地方当;要么去市场上,211的牌子足以让自己可以进入一个中等偏上的金融企业,年薪三四十万。
但其实这其中充满着很多不确定性,甚至是幻想的因素。
一刷真的能考上211的热门经济类专业研究生?这个概率有多大?就算考上了,读书这几年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要不要算?
211研究生毕业出来真的能走定向选调到省厅或者一些大城市吗?恐怕有的211连选调资格都没有,只能和一群二本三本的去挤国考省考的独木桥。
国考省考211硕士生能有优待吗?恐怕也不能。现在很多省招考已经弱化学历了,很多省厅岗位本科生都可以报考了。
211硕士毕业后真的能顺利进入中大型的金融企业,年薪三十四万吗?恐怕到时经济形势未必有这么乐观,或许去了一个银行,只能从柜员开始做起。
三当然,读研必然会增强竞争力,但也得实事求是地分析成本和收益。
简而言之,为什么要考研?考研自己需要付出什么成本?读完研之后的职业和发展具体是什么样子?
把这些都搞清楚了再决定,考研才是真正逻辑自洽,坚定的目标。
若只是跟风,随波逐流去图书馆学习,内心并不自洽,也不坚定,那也不过是去混日子罢了,学习自然也无法全身心投入,效率自然也谈不上了。
如对于考研并不是如初恋那般执着,或者只不过是找不到方向随波逐流心不在焉备考的,又或者本身备考就是打酱油的,考不上,也不应该有什么遗憾。
就算是内心执着,且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努力的小伙伴,如果结果并不如所愿,也不必沮丧。
人生有很多条路,考研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条,而且往往不是的那一条。
哪些学校英语专业考研考
一、如何择校?
考研备战,步要考虑的就是择校问题,毕竟考试题型会因为学校的不同而有所异。而选择某所学校的动因又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为喜欢这个学校,有的是因为喜欢学校所在的城市,有的是因为在该学校有自己的同学或熟人,有的是只为了一个硕士文凭,觉得报考某校较容易,等等。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选学校的时候都要慎重。择校不合理的话,可能风险会较大。比如,211、985高校一般都比较难考,而且部分重点院校报考人数众多而录取名额极为有限,甚至推免生还占去一部分名额,这无疑增加了考取难度。34所自划线院校分数线可能低于线,也可能高于线,变化不是很规律。再有,专门类的外语院校一般难度更大些。此外,考学术型硕士的话,必须考虑二外试题的难度,因为各院校对二外日语的要求不尽相同。还有的学校,复试难度较大。总之,要认真分析各学校的报录比,研究各学校的试题,根据学校该专业招生规模,结合自身特点,理性地确定自己的报考院校,切忌盲目跟风。如果不在意是否是985、211,那么可以考虑一下东部沿海地区如山东、江苏和浙江等地不是很的院校,选好学校,成功的几率也会高些。
二、选什么方向?
英语专业考研总体分为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两类。学术硕士总体分为翻译理论及实践、英语语言文学、文学、比较文学、西方文论、跨文化交际、口译方向、英语教学研究几个方向。这其中有的培养口笔译人才,有的适合教师和语言研究工作,有的致力于英美文学研究,有的理论性较强,也会存在冷热之分。各个方向报考人数多少不一,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尽相同。当然,并不是每一个院校都会以上专业方向兼备。一般各个方向都有自己的招生,会根据生源情况适当调整。这便要求考生关注自己选择的院校,必要时需要咨询老师,因此,考生除了要考虑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外,还要结合自己的学力和知识结构,量体裁衣。英语本专业的专业硕士就是翻译硕士,包括英语笔译和英语口译两个大方向。有的院校会再细化一下。
不论报考学术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只要适合的就是的。建议结合自身兴趣、优势和发展选择好要走的方向。
看你考什么英语专业了,是考学科教学英语还是考英语笔译还是口译,学科教学的英语扬州大学还不错,南师也是可以考的。去年我就是考的扬大的学科教学语文,报的天道考研的英语课,我是工作考研没什么时间,网课比较方便,还能在手机上听,没事上下班坐地铁也可以听听,每天去App单词打打卡也是不错的
英语专业研究生,那么科目有:,二外,两门专业课。两门专业课一般为基础英语,还有你报考的小方向的专业卷子(比如说语言学的卷子或者文学,概况等的卷子。当然也有的学校会考综合,就是把语言学,文学,概况等科目出来一张卷子上,还有的学校会直接考翻译与写作)
其实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考研,都栽在了二外或者基础英语(有的学校叫综合英语)上了.
在你准备考研的期间,首先要确定你要考的专业,是语言学还是英美文学,概况等等
另外就是要注意打好基础,多看点英语报刊杂志,尤其是一些散文之类的翻译.以后考试时可能就会有散文翻译(虽然有的学校也会考经济或者类的翻译,但是大多数学校的翻译还是偏散文)
你可以准备找学校了,看你要考什么学校,可以查看各个学校的专业情况,尤其是开的专业课书目,你可以先参考09年的书目,一般书目变动不大,尽量找和自己学的书目比较近的吧.我当时找学校的时候,主要看的是开的二外书目.
另外你可以看看学校开的考试科目是什么,尽量避开自己不擅长的科目,如果避不开,那么可以找你不擅长的科目在卷子中分数比例占的稍微小的学校.
在网上尽可能找找你想考的学校的信息,找找看,能不能找到专业课的卷子,这个比较是最直观的.
我不知道法语开的是什么样的书目,但是日语的书的版本特别多,你没有开始学的话,那么就先确定学校,感觉日语还是入门简单,越学越难.好好斟酌下
当然重点学校比较好啦。
考研难度前200名大学
研究生考研院校怎么选
1.了解报考目标的竞争态势和录取规则。考生需要对目标院校进行多方面了解,包括学术氛围、老师质量、历年分数线、历年的报录比、招生人数等等。同时要了解报考院校是否有特殊的录取规则,包括考试科目、命题范围等。
2.选择有价值的院校。在选定考研目标时,除了要确保能考上之外,还要让研究生读得有价值。
有价值体现为能够在进修过程中有所收获,这个收获一方面表现为知识上的收获,另外一方面是这个学历能为你将来的就业增加一些附加值。
3.选择就业理想区域的学校。学校所处区域关系着考生就读期间接触的平台、视界还有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到自己打算就业的区域去读研是比较好的选择,学生可利用读研的时间,多结交朋友,为自己踏上搭建关系网,同时熟悉这个城市,为未来的挑战做准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