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不是无情物出处何在?

己亥杂诗(其五) - 百度汉语

落红不是无情物出自哪里 落红不是无情物下半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出自哪里 落红不是无情物下半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出自哪里 落红不是无情物下半句


作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表达了作者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要为国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

全诗如下: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如下: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作品赏析

“浩荡离愁白日斜”。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如果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

“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现实。

“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龚自珍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龚自珍的“吟鞭东指即天涯”没有直接说自己是“断肠人”而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哪个作品?

这两句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的关心,希望为成就大我。

《己亥杂诗(五)》中的诗句,也是龚自珍辞官之后回归故里感慨,也是龚自珍最的一句。

《己亥杂诗(五)》的作品当中,表述的就是自己在辞掉官职之后发出的一些感慨,表现的是一种忧愁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