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堪称广西北大门,自古以来是南来北往的商品集散地。县治全州镇,南与桂林市相距125公里,北与湖南省的永州市相隔79公里,湘桂与322国道平行贯穿全县南北。地理坐标:东经110°37'-111°29',北纬25°29'-26°23'。全县南北纵长99.23千米,东西横宽85.77千米,总面积4021.19平方公里,辖9镇10乡,总人口76.5万人,为桂林市面积、人口最多的县。

基本概况

桂林是属于哪个省 桂林是属于哪个省的城市桂林是属于哪个省 桂林是属于哪个省的城市


桂林是属于哪个省 桂林是属于哪个省的城市


气候情况

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桂北粮仓”之美誉。全州县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区,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无霜期298天,多年平均气温17.7℃,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6.4℃,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5℃,年积6465℃。多年平均降雨量1492.2毫米,雨季集中在4-8月,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日照1488.7小时,气候宜人,风光季丽。

全州县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一块亟待开发的黄金宝地。

水能资源。全州县属长江流域湘江水系,流露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4条,其中湘江为主干流,发展于邻县兴安境内的海洋山,途经我县7个乡镇,入湖南江长江,流域面积7610.29平方公里,其中县内流域面积3585.32平方公里,流长110.1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85秒立米,平均年径流量58.42亿立米。全州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水能约12.千瓦。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易开采。今已探明储量大并具开采价值的有煤、锰、铁、锡、钨、铝、锌、黄金、大理石、花岗石、白云石、硫铁矿、重晶石、钾长石、矿泉水等20多种。

农林物产资源

农业。全县共有耕地4.083万公顷,其中水田3572万公顷,旱地1.231万公顷。盛产水稻,全州县为全国100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年外调商品粮2亿公斤。经济作物以生姜、辣椒、大蒜、油菜、百合、花生、槟榔芋等为主。年种植面积均在700公顷以上,且产量大。畜牧水产兴旺发达,是全国瘦肉型良种猪生产基地,年饲养牲猪120万头,栏70万头,请朝宫廷贡品禾花乌鲤鱼质好味美,经提纯复壮已成为产品。全县水果种植面积4万公顷,是广西水果主产区,年生产水果10万吨以上,以柑桔、脐橙、银杏、全州蜜梨为主要产品。

林业。全县林地面积26.636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37%,林木总蓄积量575万立方米,毛竹立竹量6108万根,年产商品材约12万立方米,毛竹700-800万根。是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生态县、全国乡村林场建设先进单位。

旅游资旅游资源。全州县历史悠久,"兼萧湘之文运,承秦楚之遗风",山川秀丽,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众多,有区、县文物保护单位49处,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景区20多处,尤以楚南禅林湘山寺、建于明朝的妙明塔、享有"高山平湖"和"热带草原"之美称水头落为1074米的高水头电站之天湖库区群以及景点全军洞--龙岩洞、十里峡谷一线天的炎井温泉、三江相汇而一洲独居的三江口等景观最负盛名。源

全州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境内的马路江、卢家桥、渡星园、黄毛岭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洮阳县城遗址、梅子坳汉晋古墓群、柳山书院等,无一不展示全州历史风彩。主要风景点有:湘山寺、天湖水库群、三江口、炎井温泉、龙岩洞等50多处。

全州工业目前已形成了以建材、造纸、食品加工、机械配件、化工等为主的支柱产业。建材业以水泥生产和花岗岩、大理石开发为主体。造纸业以生产白板挂面纸为主,形成了年产万吨的造纸能力。食品加工工业以酿酒业和冷藏加工为龙头,建起了连续五届婵联全国优质酒的全广西的白酒生产基地──湘山酒厂和桂林市家以肉分割、生姜、大蒜、蔬菜脱水为主的速冻、冷藏出口创汇基地──全州县冷藏开发总公司。同时,形成了采掘、选矿、冶炼、电解系列加工的冶炼行业。近年来,全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全州湘山酒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优质酒,在上享有盛誉,桂泰珠宝公司生产的人造锆宝石,化工一厂生产的红丹,冷藏公司加工的果蔬罐头闻名天下,畅销海内外。

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推介全州县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0年4月,全州县被命名为首批广西民营经济县(市、区)。

2019年10月,全州县被命名为“第二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7年12月,全州县上榜广西首批自治区级生态县(市、区)名单。

广西省有哪些市

县份市7个:凭祥市、宜州市、桂平市、岑溪市、北流市、东兴市、合山市

地级市14个:南宁,柳州,位于: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桂林,贺州,梧州,玉林,贵港,百色,防城港,钦州,北海,来宾,河池,崇左

桂林是哪个省的景区

全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桂林市辖县。以历史文化悠久,以“地灵人杰川秀,物华天宝五谷丰”而着称于世,地处湘江上游,总人口82万,是桂林市行政区规划面积、人口最多的县,是桂林市域副中心城市,又是桂北湘南的物资集散中心,是“金槐之乡”。自然资源

桂林是哪个省的景区

桂林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历代都在这里留下灿烂的文化遗产。

比如以灵渠、相思棣为代表的古代水利科技文化,以名山胜迹、历代摩岩石刻为代表的山水文化等。

桂林10个景点是漓江风景区、阳朔西街、象鼻山、两江四湖、独秀峰·王城景区、东西巷、芦笛岩、印象刘三姐、乐满地、会仙湿地。

桂林在哪个省哪个城市呢

地名来源与文化源流

考诸典籍,“桂林”之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拓展内容】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市是世界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万年智慧圣地”,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冬季的桂林,桂花盛开,满城飘香,平均气温在15℃左右,也超不过8℃,所以在这个季节出行,您只需身着春、秋装,带上一两件御寒的冬衣(以内衣防寒服等轻便冬装为),就可应付自如。桂林现在的发展状况也非常好,在广西各大城市的排名中,也是名列前茅。而且这里交通十分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广西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其《海内南经》有“桂林八树,在番隅东”的记载。“桂林”之名,始于秦代,桂林郡因当地盛产玉桂而成名。

桂林是具有万年历史的人类智慧圣地,甑皮岩文化是史前多元一体进程的文化源流之一,代表了距今12000—7000年间古人类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一种适应方式,承载了与地区史前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历史信息。

桂林在哪里,桂林在哪个省,桂林属于哪个市

企业经1、桂林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济

桂林隶属于广西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

桂林是哪个省的城市 桂林的

以上内容参考

2、桂林,简称桂,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是世界风景游览城市、万年智慧圣地、全国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老工业基地,是批复确定的对外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6区10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2.78万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62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桂林市常住人口为493.11万人。开放旅游城市、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和旅游综合交通枢纽。

3、桂林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属桂林郡。1201年,诗人王正功赋诗“桂林山水甲天下”。甑皮岩文化是史前多元一体进程的文化源流之一,甑皮岩发现的陶雏器填补世界陶器起源空白,是制陶技术重要的起源地之一。桂林是广西重要高校集聚区,拥有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特种作战学院等16所高校。

全州属于哪个省市?

全州属于广西省桂林市。

2015年11月,列为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6年全州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县。2017年成为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地区。并入选首批自治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是世界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地处华南,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桂林山水、世界灌溉遗产灵渠两大世界遗产。桂林山水以山水的代表而闻名,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区级生态县。

全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全州县位列第248名。州县的特色:

1、瑶族服饰:围裙上形似“蜘蛛网”、枫树叶及箭头的图案两边对称,好像两只搭好箭、拉满弦的弓箭。女性服装以黑为基调,间以青蓝和白色,辅以红线作绣装饰。

2、瑶族婚礼舞:传说瑶族祖先盘瓠打猎被羚羊伤害,后人猎获羚羊,录皮作鼓,击鼓踏歌祭奠祖先。舞在瑶乡甚为盛行,人人会跳,将冲鼓作为民族神圣之物,置于祖宗神龛之上。

3、豆腐文化: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出现了豆腐。随着各国的文化技术交流,豆腐的制作技术又传到、欧洲、北美洲等许多和地区,成为中华民族科学史上的一颗瑰宝。

桂林在哪个省市

桂林,简称“桂”,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是世界风景游览城市、万年智慧圣地、全国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老工业基地,是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和旅游综合交通枢纽。

桂林在广西。

桂林属于桂林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简称“桂”,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是世界风景游览城市、万年智慧圣地、全国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老工业基地,是批复确定的对外开放旅游城市、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和旅游综合交通枢纽。

地名来源:

考诸典籍,“桂林”之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其《海内南经》有“桂林八树,在番隅东”的记载。“桂林”之名,始于秦代,桂林郡因当地盛产玉桂而成名。

桂林是具有万年历史的人类智慧圣地,甑皮岩文化是史前多元一体进程的文化源流之一,代表了距今12000—7000年间古人类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一种适应方式,承载了与地区史前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历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