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色谱条件三要素 hplc色谱条件的选择要点
典规定hplc法的哪些条件不得任意改
在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成、检测器类型不得改变外, 其余如色谱柱内径、色谱柱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 动相各组成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 具体的色谱系统并达到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
hplc色谱条件三要素 hplc色谱条件的选择要点
hplc色谱条件三要素 hplc色谱条件的选择要点
根据速率理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实验条件是?
液相色谱速率方程:1956年,荷兰学者 Van Deemter 等人吸收了塔板理论的概念,并把影响塔板高度的动力学因素结合起来,提出了色谱过程的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它把色谱过程看作一个动态非平衡过程,研究过程中的动力学因素对峰展宽(即柱效)的影响。
分子扩散(molecular diffusion),又称纵向扩散。由于进样后溶质分子在柱内存在浓度梯度,导致轴向扩散而引起的峰展宽。分子扩散项B/u=2γDm/u。u为流动相线速率,分子在柱内的滞留时间越长(u小),展宽越。在低流速时,它对峰形的影响较大。Dm为分子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由于液相的Dm很小,通常仅为气相的10-4~10-5,因此在 HPLC 中,只要流速不太低的话,这一项可以忽略不计。γ是考虑到填料的存在使溶质分子不能自由地轴向扩散而引入的柱参数,用以对Dm进行校正。γ一般在0.6~0.7,毛细管柱的γ=1。
后来 Giddings 和 Snyder 等人在 Van Deemter 方程(H=A+B/u+Cu,后称气相色谱速率方程)的基础上,根据液体与气体的性质异,提出了液相色谱速率方程(即Giddings方程)。
怎么摸索HPLC条件
1,根据样品极性选择正相或反相系统
样品能溶解于甲醇,或甲醇水系统,则可以用反相,目前大多数HPLC用的都是反相柱和反相系统的流动相。反相柱常用C18柱(也有其他的柱子),反相流动相常用甲醇水,乙腈水。
如果样品极性太小,不溶于甲醇,溶解于、之类的,那就需要正相系统,但正相柱和流动相都比较贵,使用的人也少。正相柱一般指硅胶柱(也有氨基柱等),正相流动相用的是和
2,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检测器
如果样品有紫外吸收,常用紫外检测器。比如黄酮类结构中有共轭双键的。
没有的话,比如大多E、质谱等检测器,流动相的水相不能含难挥发的酸碱盐,比如磷酸、等(但在紫外检测器中可用),一般用甲酸、乙酸、氨水、甲酸氨等。
3,次进样
先用甲醇(或乙腈)一次冲洗,样品在反相柱上保留时间短,目的并不是如何分离分析,而是看看样品的进样量是否合适,样品中的杂质需多长时间全部洗出。一般要洗到一个峰后20min都无峰,这针可算结束。
根据这针的情况,如果信号弱,峰小,那么需要增加进样量;反之,超过检测限,峰太高需要减少进样量。
如果样品10min内全部出峰,那么流动相中需要增加水的比例,使保留时间增加,出峰拖后
如果样品很长时间才洗干净,那么再优化流动相比例的时候,每一针都需要跑很久,将本次进样的残留洗干净。
4,第2次进样
调整进样量、增加水的比例(建议10%的慢慢增加),如果有其他参考文献也可以直接跳到高水相流动相,但仍然要保持每次柱子都冲洗干净。
5,水相中加酸加碱加盐可以改善峰形,有时也可以缩短保留时间,如果样品在水有机相中出峰晚、拖尾什么的,那么必须要加一些东西
6,色谱条件中,流速对于常规柱通常是0.8-1ml/min,柱温通常是比室温高5度
液相指纹图谱中色谱条件的考察内容有?
色谱条件一般包括流动相、色谱柱、检测波长、流速及进样量。流动相就涉及到配制流动相所用到的水和试剂试液,水一般要求用超纯水或其他水的电阻率不大于18.2兆欧级别,试剂试液要求用色谱级别的,原因为防止水和试剂试液中的杂质对色谱结果的干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