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什么时候数伏 2021年从哪天开始数伏

2021年什么时候数伏

2021入伏和出伏时间 2021年入伏时间的初伏时间2021入伏和出伏时间 2021年入伏时间的初伏时间


2021入伏和出伏时间 2021年入伏时间的初伏时间


2021入伏和出伏时间 2021年入伏时间的初伏时间


2021年7月11日开始数伏,具体时间为:头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的界定:

头伏、中伏和未伏的统称。每一年头伏、未伏各占10天,而中伏则为10天或20天不一。三伏的实际时间是由节令的时间和干支纪日的时间相互配合来决策的。庚,在天干地支中排序第七,在与五行配搭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渐削减,因而古代人以庚日来计“伏”。在我国传统式的测算方式要求,小暑之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各自为头伏(头伏)和中伏(二伏)的刚开始时间,寒露之后的个庚日为未伏(三伏)的天。每一年三伏天时间段长度不一样,如中伏在立立秋后完毕,便是30天;如中伏在寒露前完毕,便是40天(中伏20 天)。

三伏天具体含义:

初伏

初伏也称头伏,夏至1后第三个庚日2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作为初伏的天。

中伏

中付也称二伏,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3后个庚日前的一段时间。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天,农历七月前立秋者,则中伏为10天;农历七月后立秋者,则中伏为20天。

末伏

末伏也称终伏,立秋后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三伏天起源:

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三伏天为什么热?

据专家介绍说,“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首先这与太阳的角度有关。每年的夏天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上,北半球获得的阳光最多,太阳的光和热被大气层吸收、散射和反射的小,到达地面的多。其次,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同时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地面辐射增温。其次,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阳光接近直射的日子,但由于夏至时,地表湿度较小,地面吸收的热量晚上会散发一大部分,所以并不是最热。而进入伏天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峰,天气也就最热了。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正是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

2021年入伏和出伏时间是什么?

01 2021的三伏天从2021年7月21日夏至开始,2021年8月19日结束,共30天,比去年少10天。初伏:2020年7月21日-2020年7月30日,共10天。中伏:2020年7月31日至2020年8月9日,共10天。末伏:2020年8月10日-2020年8月19日,共10天。

每年夏天最热的时候就是三伏天,一般会在每年七八月份,这个时候经常会有高温天气,很多地方都会出现高温预警。每年三伏天的时间是不一样的,2021的三伏天从2021年7月21日夏至开始,2021年8月19日结束,共30天,比去年少10天。初伏:2020年7月21日-2020年7月30日,共10天。中伏:2020年7月31日至2020年8月9日,共10天。末伏:2020年8月10日-2020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是我国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它是根据农历计算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之间。我们可以简单地用“夏至三四庚日”的字形来表示三伏天的日期,也就是说,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三伏天的个伏天是10天,中伏是10天或20天,末伏是10天。

之所以说“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主要是因为“三伏天”过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表层的热量每天都在积聚和积累,而“三伏天”期间热量达到峰值,所以天气炎热。

2021初伏中伏末伏分别是多少天 初伏到末伏多少天2021

2021初伏中伏末伏分别是多少天

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到8月19日结束,总共40天。

2021年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2021年中伏: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2021年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计算方法

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地支的数字是12个,“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头伏、中伏、末伏的含义

头伏:

头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按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

中伏:

中伏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也叫二伏。

三伏的第二伏。也称二伏。通常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末伏:

末伏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mò fú,指立秋后的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通常也指从立秋后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

三伏天的饮食

1、三伏天的天气炎热要多喂水,每次不能喂多。三伏天热辣辣,多喂宝宝喝点水哦,但每次不能喝多。

2、要多补充盐分,少吃糖。糖糖甜甜哒,宝宝会迷恋上哦,但不能给他们吃太多糖果,应该帮宝宝补充盐分哦,夏天可以喂宝宝吃点稍微咸的食物。

3、要少吃、多餐。温度攀升,宝宝的胃口也不太好,宝宝的饮食可以少吃多餐,在天气比较凉的时段适当加餐。

4、要多吃粥,少吃冰。夏季可以多给宝宝吃粥,能养胃生津,少吃一些冰凉的食物。

三伏天的忌讳

1、忌辛辣油腻

三伏天的时候很热,很多人都喜欢晚上的时候,约出去喝酒吃烧烤,吃海鲜。虽然说很惬意,但是整天吃烧烤吃海鲜并不好,因为这些食物往往加入了大量的辣椒等辛辣调味料,这些性的食物,吃多了,容易造成湿热蕴结问题,进而致使你的脸部出现大量的粉刺、痤疮。

想要身体好,在三伏天应该坚持清淡的饮食,比如说清炖鸭汤、清炒木耳、苦瓜汤等等。

2、空腹不能喝浓茶

不少人都有喝茶的习惯,选对了可以养生,错了就会损伤身体。比如说空腹的时候不能喝浓茶,会消耗体内的阳气,会让身体的阴阳失衡。

2021年入伏和初伏时间 入伏后什么时候最热

1 2021年入伏和初伏时间 2021年在7月11日的时候入伏,2021年初伏时间为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三伏天的入伏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日子,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也就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2 入伏后什么时候最热

中伏最热。

入伏后天气还不会特别热,入伏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后,地面积累热量达到峰,天气也就最热,温度会到达全年中温度的时期了,此时节会让人觉得暑热难耐,日常需要出门的话是避开中午温度的一段时期出门,避免晒伤和中暑。

3 2021年入伏出伏时间表

2021年三伏天在7-8月份,具体的入伏出伏时间表如下: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共10天。

小贴士

三伏天是全年中温度的一段时期,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好防晒和避暑措施,避免晒伤和中暑,另外在饮食上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清热、消暑的食物,例如:西瓜、绿豆汤、酸梅汤等。

4 入伏后还能喝姜枣茶吗

若有需要的话可以喝姜枣茶。

姜枣茶是生活中常见的养生滋补汤水,主要材料是生姜、大枣等制成,性质偏温和,适量食用有温补功效,可以有效调养身体,但是三伏天温度较高,自然界的阳气较盛,如果没有对症的话,是少喝或者慎喝,以免加重身体中的燥热之气,引起身体上火,不利于身体健康,但若是用于调养体质的话,可以按照需求进行饮用。

三伏天时间表2021初伏 2021年什么时候进伏天

三伏天时间表2021初伏

2021年从7月11日(星期日)开始入伏,总时长为40天左右的时间,到8月下旬结束。

1.初伏第1天:2021年7月11日

2.初伏第2天:2021年7月12日

3.初伏第3天:2021年7月13日

4.初伏第4天:2021年7月14日

5.初伏第5天:2021年7月15日

6.初伏第6天:2021年7月16日

7.初伏第7天:2021年7月17日

8.初伏第8天:2021年7月18日

9.初伏第9天:2021年7月19日

10.初伏第10天:2021年7月20日

2021年什么时候进伏天

2021年夏天入伏天是在7月11日这一天,农历2021年六月初二,辛丑牛年 乙未月 庚申日。三伏天是根据夏至节气的日期以及干支纪日的日期去算的,“夏至三庚入伏”也就是夏至节气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即入伏,而从日历上可以看出,2021年夏天将在7月11日这天入伏。

夏至三庚入伏是什么意思

夏至是传统节气之一,表示夏天正式到来的节气,之后全国会进入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而三伏天又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夏至三庚入伏”的意思就是说夏至日之后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头一天。“庚”在天干中排第七,而“五行”当中金最怕火,所以古人以庚日来计“伏”。

以前的时候,历法采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再和农历24节气的纪年法合并之后,就形成了现在的阴历(农历)。“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所以我们现在在日历上也能看到“乙未月 庚申日”之类的标注,这个就是干支纪年法。

三伏天如何预防中暑

1、遮阳伞

出行时要躲避烈日,可以戴遮阳帽,墨镜,打遮阳伞。行走时尽量走阴凉的地方,出门涂防晒霜。

2、多喝水

夏季出汗较多,多喝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补充盐和矿物质。

3、喝降温汤

多喝降温饮品,一些饮品能有效降低体内热量,是预防中暑不错的选择,例如,凉绿豆汤、凉山楂汁、凉金银花茶、凉的菊花茶、西瓜、黄瓜、西红柿等。

4、充足睡眠

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加之气温高、人体代谢较快,很容易造成睡眠不足,从而造成精神萎靡,容易诱发中暑,每天保证8小时左右睡眠。

5、穿宽松衣服

穿宽松衣服外出时,不要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不能及时排汗散热,多穿棉、麻、丝类宜吸汗的衣物。

6、少食多餐

应少食多餐,当吃的东西越多时,所摄入的热量也越多,如果选择少食多餐可以分散集中的热量摄入。

7、抹风油精

涂抹风油精防中暑,高温天气出门前可在人中、太阳穴、印堂处涂点风油精,可有效预防中暑。

8、避免阳光下工作

避免在正午工作,正午太阳光最强,温度,工作的人们避开这段时间,另外不要连续工作,工作强度大也是诱发中暑的原因之一。

2021年入伏是几月几号 2021年出伏是哪一天

1、2021年入伏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2、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2021年出伏天是哪一天?

8月19日

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到8月19号结束,总共是四十天。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中伏: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但人们对于三伏并不是很了解,每年三伏入伏时间不同,出伏时间也不定,2021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到8月19号结束,总共是四十天。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中伏: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出伏意味着三伏天的结束,但是,并不意味着秋凉的到来,由于我国南北大部地区仍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三伏天后气温仍较偏高,不过,早晚凉,中午热的现象也逐步显现。

如果到了处暑节气还没有出伏,就意味着炎热的天气延长了,同样也代表着副热带高压南撤比较慢。也就是说节气已到处暑,但还是雨季较多的时候。俗话说:处暑有雨万人愁,因为处暑时,正是秋庄稼即将成熟的时候。

2021初伏天是几号 2021初伏是从哪天开始的

2021初伏天是几号

2021初伏天是7月11日。具体三伏天时间表如下: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

初伏热吗?

热,但不是最热的。

初伏,按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湿度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

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初伏注意什么?

俗话说,苦夏最伤人。炎炎夏日中,首先需要注意防暑降温,头伏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1、头伏要注意防暑

头伏期间气候湿热,需要防暑降温,尤其是老年人、婴幼儿等体质较的人群。三伏天尽量少在中午暴晒的时候户外活动,外出要做好防护措施。

其次,还要做到劳逸结合,保障充足的睡眠,中午能午休。

第三,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易出汗,要做到勤洗澡勤换衣。

2、头伏要少进补

炎热的气候会让人的食欲减退,这个季节饮食要以清淡为宜,不可大补。

3、要根据体质来调理

三伏天适宜调理身体,但是先要确定自己的体质才行,比如阴虚的人需要吃羊肉,气虚的人需要吃莲子等。

初伏饮食:

1、初伏要辟恶。

在民间,通常称五月为恶月,六月与五月相邻,多少也会沾染上一点恶气,所以,初伏要“辟恶”。“六月伏日食汤饼”是古人对初伏的饮食认知,意在发汗祛病,来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

2、进入三伏,人会因为天气太闷热而食欲不振,而饺子是传统意义上的开胃美食,所以民间有初伏吃饺子的传统习俗。

3、进入伏天容易上火,应当多吃一点新鲜的瓜果蔬菜来败火,比如西瓜、西红柿等时令果蔬。

4、牛奶性微寒,适宜在伏天去火,不妨在三伏天多喝点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