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旋度的计算公式 比旋度的计算公式例题及解析
执业师考试物分析辅导:旋光度测定法应用
一、概述1.物鉴别:具有旋光性的物,在“性状”项下,一般都收载有“比旋度”的检验项目。测定比旋度值可用来鉴别物或判断物的纯杂程度。《典》要求测定比旋度的物很多,如、硫酸奎宁、葡萄糖、丁溴、头孢噻吩钠等。
比旋度的计算公式 比旋度的计算公式例题及解析
比旋度的计算公式 比旋度的计算公式例题及解析
比旋度的计算公式 比旋度的计算公式例题及解析
旋光度是需要通过实验方法测定的,有专门的仪器。一般,是配制成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测定旋光度后,除以浓度,就是旋光率。当然,通过量子化学方法,也可以预测化合物的旋光度,我们以前开展过类似工作,不过,需要很大的计算量
例如,比旋度的测定方法为:取本品,精密称定,加盐酸溶液(9→200)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20mg的溶液,照“旋光度测定法”测定,比旋度应为。
2.杂质检查:具有光学异构体的物,一般具有相同的理化性质,但其旋光性能不同,一般有左旋体、右旋体和消旋体之分,通过测定物中杂质的旋光度,可以对物的纯度进行检查。
例如,硫酸中杂质莨菪碱的检查,硫酸为莨菪碱的外消旋体,无旋光性,而莨菪碱为左旋体,莨菪碱虽然作用较强,但毒性也大,常将其作为杂质加以控制。
检查方法为:取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加水制成每1ml中含50mg的溶液,依法测定,旋光度不得超过。已知莨菪碱的比旋度为,控制莨菪碱的为24.6%.
3.含量测定:具有旋光性的物,特别是在无其他更好的方法测定其含量时,可采用旋光度法测定。《典》采用旋光度法测定含量的物有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右旋糖酐氯化钠注射液、右旋糖酐葡萄糖注射液等。
品温度性试验中三批是三个样还是九个样
包括以下内容:化学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肝素钠的正确配制方法:【H 】G P H 6 -1 指导原则编号:
化学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第二稿)
二○○四年三月十九日?目 录
二、稳定性研究设计的考虑要素
(二)包装及放置条件
(三)考察时间点
(四)考察项目
(五)显著变化
(六)分析方法
三、稳定性研究的试验方法
(一)影响因素试验
1.1 高温试验
1.2 高湿试验
1.3 光照试验
(三)长期试验
(四)品上市后的稳定性研究
四、稳定性研究结果的评价
(一)贮存条件的确定
(三)有效期的确定
五、名词解释
六、参考文献
七、起草说明
八、著者
- 1 -?九、附录
(一)气候带
(二)对半通透性容器的一些考虑
(三)稳定性研究报告的一般内容
- 2 -?一、概述
品的稳定性是指原料及制剂保持其物理、化学、生物学和
微生物学的性质,通过对原料和制剂在不同条件(如温度、湿度、
光线等)下稳定性的研究,掌握品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品
的生产、包装、贮存条件和有效期的确定提供依据,以确保临床用
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稳定性研究是品质量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与品质量
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建立紧密相关。稳定性研究具有阶段性特点,贯穿
品研究与开发全的过程,一般始于品的临床前研究,在品临床
研究期间和上市后还应继续进行稳定性研究。
本文为一般性原则,具体的试验设计和评价应遵循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的原则。
二、稳定性研究设计的考虑要素
稳定性研究的设计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结合原料的理化
性质、剂型的特点和具体的处方及工艺条件进行。
一般地,影响因素试验采用一批样品进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
验采用三批样品进行。
稳定性研究应采用一定规模生产的样品,以能够代表规模生产
条件下的产品质量。原料的合成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生产规
模一致;物制剂的处方、制备工艺也应与生产规模一致。
稳定性研究中,原料的供试品量应满足其制剂稳定性试验所
要求的用量。口服固体制剂如片剂、胶囊应为10000 个制剂单位左右。
大体积包装的制剂(如静脉输液等)每批中试规模的数量至少应为各
- 3 -?项试验所需总量的10 倍。特殊品种、特殊剂型所需数量,视具体情
况而定。
(二)包装及放置条件
稳定性试验要求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进行,这些
放置条件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品在贮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可能遇
到的环境因素。
原料的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所用包装应采用模拟小包装,所
用材料和封装条件应与大包装一致。物制剂应在影响因素试验结果
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包装,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中的包装应与拟上市
包装一致。
稳定性研究中所用设备应能较好地对各项试验条件的要求的环
境参数进行控制和监测。
(三)考察时间点
由于稳定性研究目的是考察品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
研究中一般需要设置多个时间点考察样品的质量变化。
考察时间点应基于对品的理化性质的认识、稳定性趋势评价
中间取样点的设置要考虑品的稳定性特点和剂型特点。对某些环境
因素敏感的品,应适当增加考察时间点。
(四)考察项目
稳定性研究的考察项目应选择在品保存期间易于变化,并可
能会影响到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项目,以便客观、全面地
反映品的稳定性。根据品特点和质量控制的要求,尽量选取能灵
敏反映品稳定性的指标。
一般地,考察项目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几个
- 4 -?方面。具体品种的考察项目设置应结合品的特性进行。
(五)显著变化
稳定性研究中如样品发生了显著变化,则试验应中止。一般来说,
原料的“显著变化”应包括:
1 、性状,如颜色、熔点、溶解度、比旋度超出标准规定,及晶
型、水分等变化超出标准规定。
2 、含量测定超出标准规定。
3 、有关物质,如降解产物、异构体的变化等超出标准规定。
4 、结晶水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物制剂的“显著变化”包括:
1 、含量测定中发生5%的变化;或者不能达到生物学或者免疫学
检测过程的效价指标。
2 、品的任何一个降解产物超出标准规定。
3 、性状、物理性质以及特殊制剂的功能性试验(如颜色、相分
离、再混悬能力、结块、硬度、每揿给剂量等)超出标准规定。
4 、pH 值超出标准规定;
5 、制剂溶出度或释放度超出标准规定。
(六)分析方法
评价指标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应经过充分的验证,能满足研究的
要求,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准确性、灵敏度、重现性等。
三、稳定性研究的试验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的不同,稳定性研究内容可分为影响因素
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等。
(一)影响因素试验
- 5 -?影响因素试验是在剧烈条件下进行的,目的是了解影响稳定性
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产物,为制剂工艺筛选、包装材料和
容器的选择、贮存条件的确定等提供依据。同时为加速试验和长期试
验应采用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提供依据,还可为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
依据。
影响因素试验一般包括高温、高湿、光照试验。一般将原料
供试品置适宜的容器中(如称量瓶或培养皿),摊成≤5mm 厚的薄层,
疏松原料摊成≤10mm 厚的薄层进行试验。对于制剂产品,一般采
试验结果不明确,应加试两个批号的样品。
对于某些制剂,如软膏、液,应提供低温条件下的试验数
据(如剂的冻融试验),以确保在低温条件下的稳定性。对于需
要溶解或者稀释后使用的品,如用粉针剂、溶液片剂等,还应
考察临床使用条件下的稳定性。
1.1 高温试验
供试品置密封洁净容器中,在60 ℃条件下放置10 天,于第5 天
和第10 天取样,检测有关指标。如供试品发生显著变化(如制剂含
量下降5%),则在40 ℃下同法进行试验。如60 ℃无显著变化,则不
必进行40 ℃试验。
1.2 高湿试验
供试品置恒湿密闭容器中,于25 ℃、RH90%±5%条件下放置
10 天,在第5 天和第10 天取样检测。检测项目应包括吸湿增重项。
若吸湿增重5%以上,则应在25 ℃、RH75 ±5%下同法进行试验;若吸
湿增重5%以下,且其他考察项目符合要求,则不再进行此项试验。
恒湿条件可以通过在密闭容器下部放置饱和盐溶液来实现。根
- 6 -?据不同的湿度要求,选择NaCl 饱和溶液(15.5-60 ℃,RH75%±1%)
或KNO3 饱和溶液(25 ℃,RH92.5%)。
1.3 光照试验
供试品置装有日光灯的光照箱或其它适宜的光照容器内,于照
度4500Lx ±500Lx 条件下放置10 天,在第5 天和第10 天取样检测。
以上为影响因素稳定性研究的一般要求。根据品的性质必要
时可以设计试验,探讨pH 值、氧、冷冻等其他因素对品稳定性的
影响。
加速试验是在超常条件下进行的,目的是通过加快市售包装中
品的化学或物理变化速度来考察品稳定性,对品在运输、保存
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短暂的超常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模拟考察,并初
加速试验一般取拟上市包装的三批样品进行,建议在比长期试
验放置温度至少高15 ℃的条件下进行。一般可选择40 ℃±2 ℃、RH75
%±5%条件下,进行6 个月试验。在试验期间第0 、1 、2 、3 、6 个
月末取样检测考察指标。如在6 个月内供试品经检测不符合质量标准
要求或发生显著变化,则应在中间条件30 ℃±2 ℃、RH65%±5%同
法进行6 个月试验。
对采用不可透过性包装的含有水性介质的制剂,如溶液剂、混
悬剂、乳剂、液等的稳定性研究中可不要求相对湿度。对采用半
通透性的容器包装的物制剂,如多层共挤PVC 软袋装液、塑料
瓶装滴眼液、滴鼻液等,加速试验应在40 ℃±2 ℃、RH20%±5%的
条件下进行。
乳剂、混悬剂、软膏剂、糊剂、凝胶剂、眼膏剂、栓剂、气雾
- 7 -?剂、泡腾片及泡腾颗粒等制剂宜直接采用30 ℃±2 ℃、RH65%±5%
的条件进行试验。
对温度敏感物(需在冰箱中4-8 ℃冷藏保存)的加速试验可在
25 ℃±2 ℃、RH60%±5%条件下同法进行。需要冷冻保存的品可不
(三)长期试验
长期试验是在上市品规定的贮存条件下进行,目的是考察
品在运输、保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更直接地反映品稳定性
特征,是确定有效期和贮存条件的最终依据。
取三批样品在25 ℃±2 ℃、RH60%±10%条件进行试验,取样时
间点在年一般为每3 个月末一次,第二年每6 个月末一次,以后
每年末一次。对温度敏感物的长期试验可在6 ℃±2 ℃条件下进行
试验,取样时间同上。
(四)品上市后的稳定性研究
品在注册阶段进行的稳定性研究,一般并不能够完全代表实
际生产产品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采用实际条件下生产的产
品进行的稳定性考察的结果,是确定上市品稳定性的最终依据。
在品获准生产上市后,应采用实际生产规模的品继续进行
长期试验,必要时还应进行加速试验和影响因素试验。根据继续进行
的稳定性研究的结果,对包装、贮存条件和有效期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品在获得上市批准后,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申请对制备工艺、
处方组成、规格、包装材料等进行变更,一般应进行相应的稳定性研
究,以考察变更后品的稳定性趋势,并与变更前的稳定性研究资料
进行对比,以评价变更的合理性。
- 8 -?四、稳定性研究结果的评价
品稳定性的评价是对稳定性研究中的各项试验,如影响因素
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中得到的品稳定性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
和结果判断。
(一)贮存条件的确定
新注册申请应综合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的结
果,同时结合品在流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选定
的贮存条件应按照规范术语描述。
一般先根据影响因素试验结果,初步确定包装材料和容器,结
合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的稳定性研究的结果,进一步验证采用的包装
材料和容器的合理性。
(三)有效期的确定
品的有效期应综合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的结果,进行适当的
统计分析得到,最终有效期的确定一般以长期试验的结果来确定。
由于试验数据的分散性,一般应按95%可信限进行统计分析,得
出合理的有效期。如三批统计分析结果别较小,则取其平均值为有
效期,如别较大则取其最短的为有效期。若数据表明测定结果变化
很小,表明品是很稳定的,则可以不做统计分析。
- 9 -?五、名词解释
有效期:系指一段时间内,市售包装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
批次:指按相同的生产工艺在一次生产过程中生产的一定数量
的原料或制剂,其品质量具有均一性。
上市包装:上市销售品的内包装和其他层次包装的总称。
七、起草说明
(一)背景资料
稳定性研究是品的质量可控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品
的研究与开发、注册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美国、欧洲等国
家和地区以及ICH 等组织先后颁布了品的稳定性研究一系列指
导性文件,并动态更新。我国曾于1993 年颁布了相关指导原则,并在
2000 版典附录中收载了有关指导原则。为顺应我国品研究水平不
断发展的要求和加入WTO 后在品监督管理和技术要求方面与接
轨的形势,对品稳定性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进行了重新起草。
本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为化学品的原料及其制剂。本文中涉
及的各种稳定性研究的试验条件、方法及评价等内容是对物稳定性
研究部分的一般性的要求,不可能包括所有的情况。注册申请单位可
以在有合理依据的前提下,根据品的特性设计试验。
由于品研究的系统性,本指导原则与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构
成、杂质研究等其他指导原则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科学联系,在应用中
- 11 -?应互相参照,统一理解。
(二)本指导原则内容设置的考虑
首先阐明稳定性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然后从试验设计的角度来分
析研究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接下来叙述各项试验内容的具体要
求,之后讨论稳定性研究所得到数据的评价。在其后对补充申请中的
有关稳定性数据的一般思路和要求进行阐述。
1 、概述部分:介绍稳定性研究的目的和基本研究内容,分析稳
定性研究的特点。通过对研究目的较为系统的阐述,研究者从根
本的研究目的入手,根据品特性,科学地设计试验。
2 、稳定性研究的设计:围绕着稳定性研究中的几个主要方面,
阐述样品规模、取样时间、检测项目等一般性的要求。其中样品规模
的合理要求各方面尚存在不同意见,在重庆会议上反映的主要问题为
执行中的可作性,讨论中提到分阶段要求的思路,考虑到此问题涉
及面较广,有待进一步讨论和协调。目前正文中仍与典一致。
3 、研究的试验内容:对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中
涉及的具体试验要求进行了阐述。考虑到成熟性和适用性,主要依据
典制定。增加了品上市后的稳定性研究。
4 、研究结果的评价:围绕研究的目的,如确定包装材料、贮存
条件和制定有效期展开。在仍强调有效期的最终确定以长期试验结果
为依据的前提下,对新和已有标准品的有效期确定,以认知
基础程度不同为基础,进行了适当区分。
5 、关于补充申请:对补充申请中涉及到需要申报稳定性研究资
料的一些内容,提出了一般性的资料要求。由于补充申请的种类很多,
更多的内容要求有待进一步的讨论和修订。
6 、关于附录:在附录中,对现阶段稳定性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
- 12 -?行了阐述。考虑到仍处于探讨阶段,且内容较多较新,展开叙述需要
较大的篇幅,不宜放在正文中,故采取附录的方式加以阐述。
(三)需要说明的有关问题
本文在起草和修订过程中,以我国现有指导原则为基础,对美国
FDA 和欧盟EMEA 以及ICH 的有关指导原则进行了研究。课题研究组
于2003 年10 月在重庆召开会议,与会代表就样品规模等现存的主要
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稳定性研究存在阶段性,在注册中也应有相
维持现有技术要求的一致性和延续性。
述,本文在起草阶段曾考虑增加该部分内容并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但
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研发水平,暂未订入指导原则。
八、著者
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
九、附录
(一)气候带
稳定性长期试验所采用的一般条件是根据气候带制定的。国
际气候带将全球分为I 、II 、III 、IV 四个气候带,具体条件见下表:
计算数据 推算数据
气候带
温度
①MKT
②湿度 温度 湿度
I 温带 20.0 20.0 42 21 45
II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 21.6 22.0 52 25 60
III 干热带 26.4 27.9 35 30 25
IV 湿热带 26.7 27.4 76 30 70
①记录温度;②平均热力学温度
- 13 -?温带主要有英国、北欧、加拿大、;亚热带有美国、日本、
西欧(葡萄牙-希腊);干热带有伊朗、、苏丹;湿热带有巴西、
加纳、印度尼西亚、尼加拉瓜、菲律宾。
在这四种气候带中,对于品的质量保证而言,条件最苛刻的
第四种气候带,即高温又高湿的环境。总体来说属于亚热带,推
荐长期试验采用温度湿度条件为:25 ℃±2 ℃,60%RH ±10%RH,与ICH
所采用的条件基本一致。
(二)对半通透性容器的一些考虑
对于包装在半通透性容器包装内的以水为溶剂的物制剂产品
除了对其常规指标进行考察外,还应该对其可能发生的水的损失进行
评价。此类品应能耐受低湿度环境。其加速试验应在较低的相对湿
度下进行,的试验条件如下:
加速:40 ℃±2 ℃/20%RH ±5%
中等:30 ℃±2 ℃/40%RH ±5%
长期:25 ℃±2 ℃/40%RH ±10%
试验的6 个月中发生了除水分减失以外的显著变化,应进行中等条件
下的附加试验。
对于包装在半通透性容器包装内的物产品在经过25 ℃/40%RH
条件下平衡放置3 个月后,与其初始值发生5%的水分减失被认为是
显著变化。
(三)稳定性研究报告的一般内容
注册申请资料中研究数据的完整、可靠,资料整理的规范、清晰,
对于保证研究质量很有帮助。一般地,稳定性研究部分的申报资料应
- 14 -?1 、供试品的品名、规格、剂型、批号、生产者、原料的来
源、生产日期和试验开始时间。并应明确给出稳定性考察中各个批次
品的批产量。
2 、各稳定性试验的条件,如温度、光照强度、相对湿度、容器
的开放/封闭、直立/颠倒放置、容器中干燥剂的使用等。应明确包装
/密封系统的性状,如包材类型、形状和颜色等。
3 、稳定性研究中各质量检测方法和指标的限度要求。
4 、在研究起始和试验中间的各个取样点获得的实际分析数据,
一般应以表格的方式提交。
5 、检测的结果应如实申报数据,不宜采用“符合要求”等表述。
检测结果应该用每个制剂单位含有有效成分的量,如μg,mg,g 等,
并给出其与开始时间检测得到的检测结果的百分比。如果在某个时间
点进行了多次检测,应提供所有的检测结果及其方。
6 、应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初步的结论。
2005年执业师考试大纲:物分析
包括品生产、经营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和制订品质量标准所需的知识。它以《典》收载的常用分析方法和典型物的分析为主要内容,是执业师必备的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物分析知识考试内容的总体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典》的主要内容和凡例中涉及保证计量检定可靠性的基本知识;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典》收载的典型物的质量控制方法;重要分析方法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品检验中的应用。
熟悉:一般分析方法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品检验中的应用。
了解:常用的国外典;《典》(2000年版)收载的新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
[考试内容]
1、物分析的基础知识
掌握 品质量标准的定义、主要内容和制订的原则。
熟悉 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中各项指标的定义和考察方法。
熟悉 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计量仪器认证的要求。
熟悉 误的分类和减小误的方法。
熟悉 有效数字的定义、运算法则和修约规则。
熟悉 相关和回归的定义,相关系数的定义,直线回归的最小二乘法。
2、典知识
掌握 《典》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典》中常用的计量单位、术语和符号;《典》中对照品与标准品的规定,检验方法中有关限度以及度等的规定。
了解 《典》的沿革。
了解 美国典、欧洲典、英国典、日本局方的全称、缩写、现行版次以及基本结构。
3 物理常数测定法
(1)熔点测定法
掌握 熔点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2)旋光度测定法
熟悉 比旋光度的定义,旋光度测定法的原理、方法以及应用。
(3)折光率测定法
熟悉 折光率的定义、折光率测定法的原理、方法以及应用。
4、化学分析法
(1)重量法
熟悉 重量法的分类,沉淀法的基本原理、测定方法以及结果的计算。
(2)容量分析法
掌握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的方法。
掌握 碘量法、溴量法、铈量法、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掌握 非水溶液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碱的滴定和酸的滴定方法;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熟悉 铬酸甲法、铁铵矾指示剂和吸附指示剂法等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熟悉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5、分光光度法
(1)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掌握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
掌握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在物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熟悉 仪器的校正和检定方法;紫外吸收光谱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了解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2)荧光分析法
了解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荧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3)分光光度法
熟悉 旋光度与偏振光通过待测液的路径长度 L 和待测液浓度 c 的积成正比。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在物鉴别、检查中的作用。
了解 光谱仪的基本结构。
6、色谱法
(1)
掌握 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作方法以及在物鉴别、检查中的应用。(2)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掌握 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的主要内容;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物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3)电泳法
熟悉 电泳法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电泳方法。
了解 毛细管电泳法的基本原理。
7、其他方法
(1)PH值测定法
掌握 PH值测定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热分析法
熟悉 热分析法的分类、原理及步预测样品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长时间内的稳定性。应用。
(3)X射线粉末衍射法
8、物的杂质检查
掌握 物中杂质的来源和分类,杂质的定义和计算;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溶液颜色、易炭化物、澄清度、炽灼残渣、干燥失重、残留量等检查项目的原理和方法。
9、芳酸及其酯类物的分析
掌握 及其制剂、水杨酸钠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熟悉 钠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
10、胺类物的分析
掌握 、盐酸去氧及其制剂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11、类物的分析
掌握 、司可钠、注射用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12、磺胺类物的分析
熟悉 磺胺甲口恶唑、磺胺嘧啶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
了解 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复方磺胺嘧啶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13、杂环类物的分析
掌握 异烟肼、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掌握 饼嗪、奋乃静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掌握 、氯氮卓及其制剂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14、生物碱类物的分析
掌握 、硫酸、硫酸奎宁、盐酸和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15、糖类和苷类物的分析
掌握 葡萄糖比旋度的测定方法、鉴别和杂质检查方法;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
熟悉 乳糖和蔗糖比旋度的测定方法、鉴别和杂质检查方法。
熟悉 及其制剂、及其制剂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16、甾体激素类物的分析
掌握 醋酸及其制剂、丙酸睾酮、、炔雌醇及其制剂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17、维生素类物
掌握 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E及其制剂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熟悉 维生素A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
18、抗生素类物
掌握 青霉素钠、氨下西林和头孢羟氨下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青霉素V钾及其片剂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掌握 硫酸链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熟悉 罗红霉素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熟悉 盐酸美他环素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19、物制剂分析
掌握 片剂、注射剂、胶囊剂、颗粒剂和软膏剂的一般检查项目和特殊检查项目;制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熟悉 常用附加剂对含量测定的干扰和排除方法。
了解 复方制剂的分析。
比旋度公式固体样品为什么要乘100
对于补充申请的稳定性要求,FDA 的指导原则中有较为详细的阐比旋度计算公式:[a]tD =a/lc(其中a为旋光度;t为温度,20℃;D表示钠光灯源;l为测定管长度,dm;c为溶液浓度,g/mL)
如果长期试验在25 ℃±2 ℃/40%RH ±10%条件下进行,并且在加速而我们一般在实际中C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单位为g/100ml,相当于要乘以100.
当然,如果你在计算的时候换算成溶液浓度的单位为g/mL,也就无需乘以100了。
因为是g/100ml,简单来说乘以100是为了统一单位。
葡萄糖的比旋度测定:精密称取经干燥的本品10.00g,加适量纯化水使溶解,定量转移至100ml 的量瓶中,再加
掌握 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2.生育酚:维生素E中酯键断裂生成生育酚。利用生育酚还原性,用硫酸铈滴定液滴定来控制生育酚。典规定为2.15%.卡因、盐酸丁卡因和对乙酰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在比旋度计算公式比旋度的计算公式[α]tD=(100×α)/(L×C)中,规定:测定温度为20℃,测定管长度L单位是dm,C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单位是g/100ml。
C = 10g/100ml,L = 2dm,α = 2.3 —(-0.25) = 2.55,计算[α]tD = 100 2.55/(210) = 12.75。不过和查到的值不一样诶……
旋光度的应用及其计算方法
的要求而设置。如长期试验中,总体考察时间应(二)加速试验涵盖所预期的有效期,肝素钠的正确配制方法是什么?
(一)样品的批次和规模1了解 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静注:5000-1万U/次,1次/3-4小时;2.5万U/日。
肝素钠 (Heparin Sodium )肝素钠是粘多糖硫酸酯类抗凝血。肝素钠是由猪或牛的肠粘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聚糖的钠盐,属粘多糖类物质。近年来研究证明肝素钠还有降血脂作用。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有引湿性。本品在水中易溶。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稀释成每1ml中含2.5mg的溶液,照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试验,供试品和标准品所显斑点的迁移距离之比为0.9~1.1。
维生素e的鉴别方法
进行加速试验。一、物理常数的测定
(二)包装材料/容器的确定比旋度;折光率;吸收系数
二、鉴别
2.分光光度法。
三、检查
1.酸度:标准NaOH滴定液滴定。
3.正已烷:GC法测定残留溶剂,外标法计算含量。
四、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载气为氮气,硅酮为固定相,柱温265℃,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理论塔板数按维生素E计算不低于500(填充柱)或5000(毛细管柱),与内标分离度大于2.
以正三为内标,内标法加校正因子计算含量。
中化学的中化学成分结构测定一般程序和方法
应体现的观点。经过会商,本文中的有关要求与典保持一致,中化学放置,品的质量仍符合注册质量标准。成分特别是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测定)是中成分研究的重要步骤。如果不能鉴定结构,说明研究中化学成分没有结果,更谈不上更进一步的研究,如代动力学研究、结构改造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