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自然资源(陕西省自然资源厅电话)
小爱给大家谈谈陕西省自然资源,以及陕西省自然资源厅电话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
陕西省自然资源(陕西省自然资源厅电话)
陕西省自然资源(陕西省自然资源厅电话)
1、2.4 可开垦苇地(Ⅰ4)评价农业生产的实质就是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而土地的供给是有限的,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挤占了大量耕地,直接威胁着农业生产的根基。
2、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垦与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3、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是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它的建成标志着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
4、馆藏文物多达37万余件,从远古人类的简单石器,到1840年前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5、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
6、博物馆浓缩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精华,被誉为“华夏珍宝库”,是展示古代文明和陕西历史文化的艺术殿堂。
7、1 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分类苇地地势低平,气候温和湿润,采取疏干积水或降低地下水位后,可开垦为耕地,适宜当地作物生长,如咸阳地区的苇地开垦后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亩产500千克以上,该地为宜耕三等地。
8、据土地详查资料,我国有70%的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在西部地区。
9、陕西省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884 526.5亩,其中可开垦土地面积为727 828.0亩,占全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的82.28%;可复垦土地面积为156 698.5亩,占全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的17.72%(图1)。
10、各地(市)的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如下图(图2、3、4)。
11、通过收集各种资料,利用了土地详查、土地变更调查、自然资源科学考察、土壤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等成果资料信息,基本查清了陕西省各地市可开垦及可复垦土地的分类面积,并进行了汇总(表1)。
12、2 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陕西省作为一个农业省,农业的发展对于全省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3、然而就整体来看,陕西省耕地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而且减少很快。
14、该项评价除需要遵循经济、、生态效益相结合和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外,还必须坚持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适宜性与利用性相结合等具体原则。
15、该项评价是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价单元为土地利用现状图二级地类图斑。
16、耕地后备资源的分类遵循全国统一的分类系统(表1)。
17、图1 陕西省可开垦、可复垦土地分类 图2 各地市耕地后备资源占全省比例图按照《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中关于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的要求,可开垦土地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自然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地下水位、沙丘起伏程度、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等指标。
18、可复垦土地评价指标包括:地面坡度、挖损塌陷深度、积水深度、覆土来源保持程度、地下水位、堆积量、堆积物有害物质影响、堆积地面有效土层厚度、复垦(灌溉)水源保障程度等指标。
19、图3 各地市可开垦土地占全省比例图 图4 各地市可复垦土地占全省比例图表1 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分类面积表 单位:亩 在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中采用主导因素为主,结合专家评判的方法,通过专家评判对各个评价指标确定了权重和标准分,并进行了量化分析。
20、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结果见表3。
21、2.1 可开垦荒草地(Ⅰ1)评价荒草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坡度和土壤质地。
22、因此在开发利用时需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兴修梯田和防护林带,防止水土流失。
23、表2 耕地适宜性评价分值 表3 陕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结果表 单位:亩2.2 可开垦盐碱地(Ⅰ2)评价从陕西全省盐碱地的自然情况看,大部分盐碱地经过开垦比较适合于耕种农作物。
24、盐碱地后备资源中,渭南市的盐碱土地环境条件较好,生产潜力较大,经济效益较好,评定为二等适宜农业土地;榆林市的盐碱地由于气温低,积温少,土地环境较,经济效益一般,生态环境脆弱,评定为三等适宜农业土地。
25、2.3 可开垦沼泽地(Ⅰ3)评价该地类地势低洼,常年积水,今后要有地开发利用,可以发展水生作物等,可以搞水产养殖及排水种植棉花等作物,该地评为二等适宜地。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 836084111@qq.com 删除。